今日兰州 今日永登 今日皋兰 今日榆中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今日榆中 > 正文

与苦难为伴 对艺术执着 访国画家萧喑

来源:兰州日报 2020-03-12 04:20   https://www.yybnet.net/

萧喑作品

萧喑

原名肖爱民,号乐墨斋。1962年生,河南汝州市人。18岁拜齐白石门下著名画家韩不言先生为师,后师承顾子惠、骆石华先生习书刻印。现为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金石篆刻研究院研究员、兰州市政协书画院特聘书画家、兰州市美协西固分会副主席。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展览并获奖,也有数十幅作品被国内外艺术机构收藏。在《中国书画报》《工人日报》《甘肃美术》《书法报》《鉴书赏画报》《鉴藏》《篆刻》等数十家报纸杂志发表并专题评介。举办个人画展、作品义卖展及联展。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家优秀作品集》《甘肃美术大展作品集》等多种大型画册。出版有《萧喑画猫选辑》《萧喑书画篆刻精选》《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萧喑画选》。

萧喑先生是一位听障人士,记者采访时,只能通过文字与他交流,虽然萧喑的眼睛也不太好,但是每个问题他都认真思考并耐心回答,几番交流下来,记者被他对艺术的执着和对生命的热爱深深打动。萧喑先生的作品传承了齐派的兼工带写之精髓,通俗元素与精湛艺术完美结合,结为一体。他用画笔寄情言志的独特审美内蕴,能感受到他静谧而充满生命之美的内心世界,而他也一直用自己的行动孜孜不倦地探求着艺术真谛。

萧喑1962年出生于河南汝州,后随父母来到兰州,虽然他的世界非常安静,但他并没有在寂寥中度过自己的童年,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让他善于用眼睛观察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使他从小就显示出过人的艺术天赋。萧喑的父母是西固热电厂的工人,发现他的动手能力超强,经常用泥塑成碗碟、家具、动物等,颇具造型能力,就努力培养他这方面的兴趣。“从小父母对我非常关爱,手把手教我识字临帖。他们节衣俭食买来纸笔让我练字画画,同时还请我的启蒙老师韩伯庸指导我学习字画,给我传授绘画基础,于是我在懵懵懂懂中开始了学艺路上的求索。”萧喑自述道。

1979年,萧喑从兰州市盲聋哑学校毕业。1979年底,他第一次参加了在西固热电厂举办的职工书画摄影展,他的父亲帮他选了五幅作品送展,这些作品不但全部入选,有一幅还获得了二等奖,其作品和事迹相继在《甘肃工人报》《兰州青年报》刊登。“那时我年仅17岁,父亲看到我的作品被认可,兴奋不已。这次获奖给父亲和我增添了勇气和信心。为了打牢作画基础,每当有画展或学习班,父亲就带我参加。”萧喑告诉记者。

1980年,画家范有信在西固区文化宫举办素描学习班,萧喑的父亲立即给他报了名。“范老师知道我是听障人士,便采取了我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作图示范,耐心指导我写生。记得当时学习班上的其他人对我投来好奇甚至质疑的目光,于是我更加刻苦努力地学习绘画,不仅是为了证明给别人看,更是为了证明自己可以画的不比任何人差。”

然而,在萧喑的无声世界里,缺乏正常地、直接地交流,想要在艺术的路上创出一片天地,谈何容易?“为了进一步深造,我报考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兰州分校,当时分校校长是著名画家范有信,他破格将我录取。我深知这个机会来之不易,拼劲全力努力学习和吸取,上课的时候听不见老师授课,我便阅读课本资料,有不懂的地方就通过文字请教老师和同学。”那时萧喑每天还要上班,他就利用业余时间苦读苦练,不久他的学知和画技有了很大地提高。萧喑的作品多次参加函大学员书画展览,有一幅被入选“西北片函十校书画展“,并获优秀奖,作品先后在《甘肃日报》《书画函授报》等报刊发表。三年后,萧喑完成了学业,并取得了大专文凭。

早在1981年,萧喑就被分配到兰州红旗制袋厂工作。当时的厂领导慧眼识珠,发现了萧喑的艺术特长,便把他调到厂工会,专门从事宣传美工工作。“我很感激领导给了我工作上的便利,但我也深知靠自己学习难以修成正果,还需要老师指点。于是,父亲就开始帮我寻求名师,最终在画家牟作元的引荐下认识了齐白石门下的国画大家韩不言。因韩老也是聋哑人,同病相怜,韩老便欣然收下了我,从此我便成为了韩老的入室弟子。据我的了解,韩老1955年响应政府支授西北的号召,赴宁夏,转甘肃,定居兰州。起先在兰州工艺美术服务社工作,后调至兰州市盲聋哑学校任教师,老师的手语打得很专业,我们交流起来非常方便。和韩老相处的那些年,我们师生情同父子。每周我作画几幅,韩老都认真点评,经常给我作示范。”萧喑告诉记者。

萧喑在拜师前曾倾心于工笔花鸟,后学习写意画,在韩老的悉心指导下,画技日益大进,为他的作品题跋近百幅。“韩老的眼睛近视达三千度,濒临失明,作画和笔谈均很吃力,生活也有诸多不便,韩老经常捎信和写信请我帮忙,我接信必来,从不延误。”萧喑回忆道。

在萧喑的众多作品中,以猫为题材的占了绝大多数,记者问他为何对猫的题材情有独钟。萧喑回答:“我早期作品主要以工笔花鸟为主,韩老建议我选一种题材作为主攻,范有信老师到韩老家中作客后得知我的想法后,便建议我主攻动物。我费了一番心思后选择了猫。其原因是,一则西北画猫者不多,二则猫与人和谐共处。为了便于画猫,韩老不但亲授要领,还将曹克家编绘的《怎样画猫》一书赠与我。我的朋友为了让我潜心

学习,于是送了我一只猫,猫咪生性多变,时而活泼好动、时而安静慵懒,我或观察,或写生,终日与猫为伴。在多年的观察中,我逐渐探索出一套画猫的技法。

萧喑画的猫灵气逼人、憨态可掬,或卧或立,或聚或行,正如韩不言所赞:“用笔筒练,赋色秀雅,构图新颖。”同时,萧喑在作画时再配上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深受大家欢迎。猫是很有灵性的动物,怎样把猫的灵性通过笔触表达出来呢?萧喑认为:“画猫最难的是突出其灵性。在创作中,我深感传统的工笔画虽在造型上有其建树,但在表达情感,突出内在精神方面不如写意。因此,两者取其长,连工带写,形工实写,记得我画出的第一只猫即被人喜欢‘抱’走了,从此后我便画猫成瘾,纸上的猫渐渐活跃了起来,跑的、跳的、偷懒的、撒娇的都有神有情地跃然纸上。”从此之后,萧喑的作品被社会各界看好,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并获奖,且被誉为西北“猫王”。

“生命以痛吻我,让我报之以歌”,有听力障碍的萧喑不但艺术成就卓著,还关爱公益事业,真正做到了德艺双馨。2001年初,萧喑从报纸上看到因贫困,榆中县有好多儿童面临辍学。萧喑想到自己小时候由于先天性聋哑不能与正常孩子一样上学的苦恼,于是他在媒体的帮助下举办了“萧喑国画作品义卖展”,并将义卖获得的1.5万元现金全部捐助给了榆中县50名贫困失学儿童。2008年汶川大地震,萧喑除了积极捐款救灾外,还把自己义卖一幅画的1000元现金捐给了在地震灾区采访的4名记者,这些也只是萧喑用爱回报社会的一个缩影。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萧喑的故事也感动和激励着很多热爱生活和与他一样的残障人士。萧喑在近花甲之年仍然用自己的一笔一画描绘着生活的美好。回顾自己的艺术生涯。萧喑感慨道:“虽然在艺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深知成果只能说明过去,艺术探索需经皓首穷经,我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韩不言老师曾鼓励我:‘艺术需要勤奋和恒心,最重要的是自强不息’。作为残障人士,想要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就,就必须自强不息,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承蒙社会各界士人的帮助,现在我有了能力,也要回报社会。‘与苦难为伴,对艺术执着’一直是我的人生信念。虽然我的命运禁锢在无声世界里,但我愿意心怀感恩回报社会。”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华静

新闻推荐

榆中线上线下双培训助力就业脱贫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蒋文艳通讯员王成)为满足县内企业复工用工需要、农民复耕技术需求,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榆...

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中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与苦难为伴 对艺术执着 访国画家萧喑)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