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乐山 今日犍为 今日井研 今日夹江 今日沐川 今日峨边 今日马边 今日峨眉山
地方网 > 四川 > 乐山市 > 今日夹江 > 正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9月3日刊发文章 铜陵研学 千年文化焕青春

来源:铜陵日报 2021-09-06 08:29   https://www.yybnet.net/

■ 人民日报记者 康岩

去红色土地上一堂党史教育课、去航天发射中心看一场火箭发射、去太白山上体验《本草纲目》的精髓……近年来研学游涌现出多种新主题、新玩法。如何开发出具有更深内涵、更高层次、更广维度的研学游产品,让孩子们研有所值、学有所思、旅有所乐、行有所获?安徽省铜陵市做出了自己的探索。

与皖南山区一脉相连的江滨城市铜陵,延续千年、炉火不熄的青铜文化,资源丰富、系统庞大,能够满足研学需求,也是安徽文化旅游的宝藏资源。近年来,铜陵市坚持文旅融合,以铜文化为主要抓手,形成从铜遗址、铜开采、铜冶炼、铜产品生产、铜产品展示到铜文化演艺一条完整的铜文化研学旅游主线路。

工业文明的传承

铜陵,因铜得名,因铜而兴,与铜共生三千余年。“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这是李白千年的吟唱。行走在全国最大的铜文化主题博物馆,静立的古铜展示着它的辉煌;流连于铜官山下怀古,听历史讲述着始于商周时期绵延至今的中国铜文化。这是新中国第一个铜工业基地,中国铜业从此开启现代化进程,从“中国古铜都”走向“智造新铜都”。

凤凰涅槃,积极转型。新时代的铜陵牢固树立“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的发展理念,从中国铜业第一股上市、全国有色金属基地、国家级电子材料产业基地,到铜陵循环工业园落成,都生动记录着一座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轨迹,也记录着以铜为脊梁的新型文明城市。这些新旧交融的城市文化资源,都成为研学游这盘大菜的精美主料。

走进“铜官山1978”文创园,遇到纷纷游客。得知曾经的生活场地变成了如今的文创园,吴晓光老两口特意过来追忆峥嵘往昔。看着门口的老水井,屋内的家居摆设,还有当年心心念念却没买得起的缝纫机。老两口不禁感叹,几十年就这般过去。“我是1968年到铜陵来的,原来住在这里的老房子。那时候条件差,但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用青春和热血创造了铜陵发展的一个个奇迹。”吴晓光激动地说。

“铜官山1978”文创园是铜陵首个保护20世纪六七十年代铜陵矿工民居遗址的文创项目,将满载历史沧桑的矿工生活遗存转化为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实现工业遗存和老旧物件的保护与再生,留存铜陵城市记忆,留住新中国铜工业摇篮的记忆。

“铜的使用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铜文化是这片土地的根基和标志。近年来,我们立足铜文化,拓展铜文化旅游、铜文化研学,打造了铜博物馆、‘铜官山1978’文创园、铜官府创意产业园、北斗铜街等一批铜文化主题产品,开发了\‘认识铜、寻找铜、使用铜、铜传承’相关研学课程,形成了从铜开采、铜产品展示到铜文化演艺一条完整的研学旅游线路。在这里,人们可以深层次解读铜文化的古往今来,沉浸式体验中华文化的传承之美和丰富内涵。”铜陵市委书记丁纯介绍。

研学中热爱自然

除了铜文化,地处长江之滨的铜陵,也着重挖掘长江自然生态文化,融入研学产品体系。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是其中的代表。保护区位于铁板洲与和悦洲之间的夹江。1985年原国家环保局为保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决定建立白鳍豚养护场,1994年通过国家正式验收,这里是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条件对白鳍豚、江豚进行迁地保护的场所。

长江江豚俗称江猪,它是哺乳水生动物,目前,长江江豚存世数量大约1000多头,被称为水中熊猫,约半数分布在洞庭湖和鄱阳湖。每逢天气发生变化时,江豚会频繁地跃出水面向人类示警,因此被人类亲切地称为“义务气象预报员”。

如今,很多学生来到保护区。保护区管理局的专业人员会为学生们开讲生动的江豚知识科普课,启发培养学生保护江豚、保护长江的意识。同时,互动厅里的体感游戏、与江豚合影等创意项目也吸引了学生们的参与。

前不久,保护区与铜陵市第三中学牵手建立了校外辅导员关系,保护区科研人员定期为三中学生举办“水生生物科普”讲座,传授生态科普知识,并指导学生写作科普论文。保护区还为东南大学、江苏扬州大学“绿色环保”夏令营活动的大学生们提供实践机会,引领他们参观珍稀水生野生动物标本,并让学生亲手喂养长江江豚,让他们真正地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以文促旅 文旅联动

在丁纯看来,研学旅游是学与行的完美结合,是学与思的更高境界,更是诗和远方的美上加美。因此要构建丰富的研学产品体系,才能让研学真正在铜陵扎根,持续不断地吸引游客。“我们希望构建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联动的发展格局,打造更有特色、更富内涵、更具人气的系列研学旅游产品。”丁纯说。

铜陵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徐常宁介绍,铜陵正与安徽环球文旅集团开展合作,以铜研学为核心,研发“认识铜、寻找铜、使用铜、铜传承”相关研学主题,让铜文化研学“活起来”。根据不同学龄段学生,推出了“研学旅行,寓教于乐”研学课程体系,开发了《千姿百态铜工艺》《铜与生活》《神秘图腾:铜的纹饰》《穿越铜官山:矿工的故事》《地质科考:岩石里的秘密》《湿地生态调研与江豚守护计划》等13个精品特色研学课程,形成8条研学示范线路。

比如《神秘图腾:铜的纹饰》课程,以神秘的羊皮卷铜纹饰为线索,引导学生穿越铜陵博物馆,寻找铜纹饰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并匹配铜知识游戏卡、闯关任务卡、盖章游戏道具等研学教具,强化学与行、学与思的结合,丰富学生研学旅游体验。与此同时,铜陵还将研学旅游拓展到全年龄段,推出“亲子同游,陪伴成长”“解压团建,凝聚力量”等主题研学旅游课程,构建起生态、文化与研学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铜陵模式”。

此外,铜陵依托旅游景区地质、古镇、人文等资源,开发研学旅游产品,打造研学旅游品牌,目前,铜陵拥有永泉研学旅行基地、数字铜博物馆、“铜官山1978”文创园等一批省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形成包括工业研学、湿地研学、农业研学、文化研学、生态研学、红色研学的类型多样、错位发展的研学旅游产品体系。

巍峨青山绕,浩浩江水流。铜陵记录着历史与文化的一脉相承,长江见证着一座城市的崛起与繁荣。千年传承,将从铜陵研学旅游开始。“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朋友进一步了解铜陵的青铜文化、长江文化,共享青山绿水,共话合作发展。”丁纯说。

新闻推荐

乘机场专线可直达春熙路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即将投运,记者提前打探——乘机场专线可直达春熙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眉灵陈碧红成都天府国际机...

夹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夹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抚仙湖游记2021-05-21 01:31
猜你喜欢:
夹江县皇城瓷厂2021-05-28 01:17
评论:(《人民日报海外版》9月3日刊发文章 铜陵研学 千年文化焕青春)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