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杰
岚山区是全省半岛蓝色经济区中鲁南临港产业带的核心区,也是全市重点布局的临港工业基地。近年来,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区“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最大抓手,努力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生态化的同步推进、协调发展。
一是超越大工业区传统思维,努力倡行规划引领、布局渗透、机制保障的生态理念。生态环境是一个城市的命脉。岚山是临港工业大区,但首先是一个滨海新区,必须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为此,我们从基础工作入手,初步形成了规划科学、布局合理、保障有力的生态机制。科学规划是生态建设根本。聘请国内外一流专家,开展了产业园区及产城关系国际咨询战略规划,对产业和城市协调发展作出了科学诠释,并以此为基础,编制完成了《临港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岚山生态区建设规划》,确立了“建设山海宜居现代港口经济强区、打造生态环保国际一流新兴钢城”的全新发展定位。以阿掖山为中心确立了东部港区、南部城区和北及西北部临港产业聚集带“两区一带”的空间布局。科学拉伸南部生活岸线,投资10亿元规划建设多岛海滨海新城区,通过引入运河理念,亲水岸线由原来的4公里拉伸到29.2公里。机制保障是生态建设的关键。注重建立完善政府引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先后投入生态建设资金18.3亿元;创新推行项目评价机制,把环境影响作为评价项目的第一关口,先后因环评拒绝外来投资项目43个;积极推行生态岚山全民机制,逐步在全社会建立起符合生态文明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二、超越传统工业发展逻辑,努力培育园区配套、技术先进、范围宽广的生态产业。以发展生态产业为突破口,以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科技进步为重点,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快推进生态园区建设,推动区域内产业内部、产业之间和产业园区之间能源和物质的循环利用,全区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100%。生态化技术是促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的重要途径。每年安排300多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进行生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工程实施,并专门设立了1000万元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进行生态技术改造、发展循环经济。近年来,全区各类企业投入资金5.6亿元进行生态技术开发利用,有13项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等方面的科技成果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物流业,建设了一批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手段,大力发展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加工和绿色仓储等产业,建立现代物流体系。
三、超越产业环保运行模式,努力建设生态优美、空气优良、宜业宜居的城乡环境。坚持不懈地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四大工程”,营造了生态优美、空气优良、宜业宜居的城乡环境。城乡环境整治工程。在城区全面推行了垃圾统管统运,并先后投入近亿元建成启用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固废处理中心和配套管网一期、二期工程。连续五年开展了“文明健康新家园”创建活动,大力开展“改水、改厕、改厨、改圈”和“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活动。交通秩序治理工程。重点对港口建设工程车辆严格实行“限线、限时、限速、限载”,对重点路段和区域的交通秩序进行科学规范。空气环境净化工程。成立了空气环境质量改善工作指挥部,对影响全区空气环境的企业进行拉网式摸底排查,建立了空气污染项目动态档案。全民植树造林工程。广泛开展城乡绿化活动,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植树造林。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4.8%,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8.6%。今年,岚山区进一步完善《全区造林绿化三年规划》,力争年内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6.9%,城区绿地率达到35.6%。
(作者单位:岚山区委)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张源作为五金产业加工基地,岚山区高兴镇名不虚传。且不说规模以上企业,仅五金园区周边的南草坡、厉家湖、东牟家村、西牟家村等200余户农民都上了空气锤设备,一套设备2万...
东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