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记者侯召溪通讯员孔小玮)新兴生态产业园引来绿色项目扎堆,新世界百货和振华百货今年将开门纳客,莱山1.5万名中小学生将穿上免费冬装……莱山区经济工作会议昨日召开,一批生态产业、民生工程新亮点颇为耀眼。“尊重自然、崇尚人文”的现代莱山正着力打造生态产业新高地,绘就宜居宜业美丽城区。
加快调整城乡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莱山奏响“转调三部曲”。调整城乡结构,就是全力推进南部大开发和生态新城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做大做强生态产业。1:47.2:51.8,是今年莱山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的调整目标。莱山区三产比重已经超过二产,这一比例让莱山经济发展呈现出更为积极进取的姿态。今年他们将做大做强新兴工业,杰瑞山海路工业园、台海二期投产,渤海制药年内开工建设,石油装备、核电装备、生物医药等6大产业集群膨胀提升。着眼区域经济结构,莱山各街道园区找准切入点集中突破,分头抓好滨海国际社区、汽车城等项目建设。
与深度转调相呼应的是,莱山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投资拉动、消费带动三大战略,年内莱山还将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实施投资拉动战略,实施好92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由此带动投资234亿元。
推进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莱山区年内推动宋家庄、河西等12个旧村改造项目全部启动,庙后、凤凰山等区片深入开发,凤凰山公园西扩工程完成二期栖凤阁、百鸟谷建设。莱山还将扩大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着力点,千方百计拓宽居民增收渠道。
发展的根本是惠及民生。今年,莱山将在教育、卫生等多个层面实施一系列惠民工程。年内确保完成区第二实验小学、孙家滩小学和院格庄中学等校舍新建工程,为全区1.5万名中小学生免费增加冬装;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以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500人以上;社会福利中心一期工程全面竣工。
宏伟蓝图,源于莱山区跨越发展的底气。去年是莱山经济实现大突破的一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2亿元,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20.15亿元,增长27%;实际使用外资1亿美元,增长12.4%;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3%。同时,新增城镇就业1.4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600人;预计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万元,分别增长15.2%和15.5%,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关报道见5版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做好区内水、电、通等“七通一平”,企业只负责自家厂区建设。该市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对搬迁企业缴纳的地方税予以补助、免除入园企业的...
东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