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城区艾山街道循环经济园的相关工程大多由社区里的工程队承包,社区“两委”成员没有一人插手工程。社区立下了一条硬规定———
“想干工程先辞职”
本报记者 康与民
“陈家庄拆迁像喝面条一样”
8月10日,艾山街道的同志讲了一个拆迁故事:
陈家庄工业园修建一条通往园区的主干道,需要搬迁29户居民。8月6日上午,办事处拆迁工作组来到陈家庄社区,拿出拆迁方案,下午开党员会通过,第二天一大早社区召开涉及农户的拆迁会,通报拆迁方案。会议结束后,上午10点开始测量房子,下午4点,29户拆迁户的房子量完,晚上7点签完全部拆迁协议,第三天上午拆迁户开始搬家,下午开始拆迁。从动员到拆迁,29户民房仅用时三天就全部拆完,创造了拆迁工作的“陈家庄速度”。“拆迁的29户居民全部都是自己找房子住,没向社区提要求。”社区支部书记王俊刚说,“街道领导说,陈家庄拆迁像喝面条一样,顺!”
今年春天,巨新纳米科技新材料、立志高速公路材料等项目落户园区,需要清理270亩地上附着物,王俊刚召集涉及农户开“地头会议”。他说:“项目占地需要清理地上附着物,上项目的好处我不多讲了,大家都明白,还是老规矩,按314和58号文件执行,大家有没有意见?”“没有!”“好,大家动手吧。”第一天清点,第二天签协议,第三天清理完。
“靠钢吃钢”有学问
为什么陈家庄拆迁这么顺?这要从陈家庄产业园说起。
艾山街道陈家庄社区地处莱钢腹地,是典型的“厂中村”。“靠钢吃钢”,怎么吃?有学问。过去是偷钢偷铁,现在是变废为宝,利用莱钢废水、废气、废渣,发展循环经济。近年来,先后有CCPP发电、苯加氢、海银矿业、厚泽钢渣、玺昌铁合金厂等12个项目落户陈家庄,陈家庄循环经济产业园也越建越大。
这些项目全部都是租赁社区的土地,社区每年能收入70多万元。这些项目还带动了居民就业,社区有100多人在这些企业打工。循环经济产业园让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每年50万元用于老百姓的民生工程。”王俊刚说,园区企业税收10%返还社区,社区每年给老百姓发面、发油,新农合、新农保都是社区统一支付。社区还租了新校车,接送孩子上学。“这几年上的企业,税收返还每年十二三万元,今年新上两家企业后,税收返还将翻番。”王俊刚说。
“这项规定得民心”
拆迁工作一呼百应,不仅仅在于老百姓得到了多少实惠,更重要的是,老百姓感到公平。
“老百姓最讲公平。”王俊刚说,“拆迁工作中,正当要求坚决办,不正当要求坚决不办。一个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特别是不能让无赖沾光。”
在陈家庄干工程,从来没有人阻拦,也没有人出来闹事。为啥?循环经济园的相关工程大多由社区里的工程队承包,但社区“两委”成员没有一人插手工程。社区立下了一条硬规定:社区“两委”成员一律不得参与工程,想干工程先辞职。“只要和工程不沾边,干部说话就硬气,老百姓就服气。”王俊刚说。
“这项规定得民心。”街道党委负责人张延国说,陈家庄社区各项工作之所以一顺百顺,关键是社区“两委”七个人拧成一股绳,各个方面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得到了大家的信任,社区不论上项目还是搞搬迁,都非常顺利。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李强绪) 自环保百日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农高区以“发动村级、抓住主线,突出重点、带动全局”为工作总思路,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实行“党政领导包社区、机关干部包村”制度,着力打造一流的...
东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