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 魏鹏伟)11月15日,位于艾山街道陈家庄工业园的巨新纳米科技材料项目一期工程正式投产运营。在项目现场,所有的设备都已进入正常运转,传送带上,产品原料高炉灰被源源不断地运往生产加工设备;回转窑内,炽热的炉火冒着欢快的火苗来回摇摆着,好像在为项目的投产欢歌起舞;出料口旁,工人师傅们把生产出来的产品一袋袋收集起来,打包整理好,准备对外运销。
作为一个循环经济项目,它的产品原料高炉灰是炼钢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造价只有三四百元。通过这个项目的生产加工,产出的初级产品价格在三千元以上,而最终的纳米级产品价格可达一万七千多元,主要用于食品、药品、橡胶等领域,经济效益可观,市场前景广阔。同时,在分离提炼过程中产出的铁精粉还可以作为冶炼钢铁使用的原料再销售给钢铁生产企业。通过这样的生产加工,可以把高炉灰中的多种成分全部转化为有用的东西,而且市场价格和利用价值也得到了大大提高,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
这样好的一个项目之所以在短短六个月的时间内就可以建成投产,完全得益于钢城区良好的跟踪服务和项目方强烈的投资意愿。钢城区供销联社作为这个项目的引荐方,本着真诚招商、用心服务的态度,协同落地方艾山街道等有关方面积极为项目方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在项目手续办理过程中,出人、出钱、出车,全程帮助项目方办理规划、环评、税务、工商等各项手续,有时候一项手续涉及的材料很多,他们就帮着企业整理资料,有时候跑一趟办不完,他们就不厌其烦一趟趟地跑,直到把手续全部办完。
为保证项目进度,在厂房建设期间,项目方就把仅存的流动资金全部汇到生产设备厂家,做好生产设备的订购工作,而此时,在施工中所需要的商混水泥必须要现金购买,拿不出现金就要停工。对此,作为招商引荐方负责人的马庆刚从家里拿出3万块钱的积蓄,及时垫付了商混水泥款,保证了项目顺利建设。在项目投产前,马庆刚还在企业的委托下,帮助企业招聘会计、机电工等企业工人36人,促进了项目的顺利投产。
新闻推荐
▲全...
东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