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新闻 临清新闻 阳谷新闻 莘县新闻 茌平新闻 东阿新闻 冠县新闻 高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聊城市 > 东阿新闻 > 正文

曾几何时村干部就像一盘散沙村民找村干部办事难见到人

来源:大众日报 2015-05-06 14:41   https://www.yybnet.net/

曾几何时,村干部就像一盘散沙,村民找村干部办事难见到人,甚至有的村干部拿着村干部津贴长年外出务工,不给群众办事。如今这一管理难题在姚寨镇已悄然改变——

东阿县大桥镇平安建设取得明显实效

东阿县大桥镇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积极开展了社会管理服务建设、基层综治办规范化建设、平安家园险、综治大巡防、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综治宣传,措施得力,亮点纷呈,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宣传有力,效果明显。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宣传月”活动,在街道、各村主干道,刷写固定墙标150条,悬挂过街条幅、张贴标语76条,营造出浓厚的宣传氛围,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是群防群治,三防结合。按照“党政主导、专群结合、科技提效”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大人防、物防、技防力度,做到“人防抓落实、物防抓巩固、技防抓提高”,着力构建信息化引领、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打防管控结合、专门力量与群防群治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三是创新管理,凸显成效。深入开展高危人群和社会治安重点人员排查管控工作,建立高危人群和社会治安重点人员排查管控台账、流动人口管理台账、社会组织管理创新方案、台账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提升了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

(张萌)

高集镇计生协会:

性别比治理宣传巧换角度赢民心

“为什么基层的计生工作难做?那是因为我们受到传统思想的禁锢,一切从自身的工作为出发点,难以令村民接受。”4月30日,东阿县高集镇计生办主任王立博在接受采访时说,“要想让村民从思想上认可我们的性别比治理工作,我们工作人员首先要转变思想,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王立博告诉笔者,由于农村传统观念的影响,性别比失调已成事实。性别比治理工作任重道远,而如何扭转村民的传统观念成为当前计生工作的当务之急。

“做好宣传工作,抢占思想阵地,这一直是我们性别比治理工作中强调的要点,但是基层的计生工作人员普遍反映,对于他们的宣传教育,村民很难听进去。原因出在哪?其实我们的方向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了方法上。”王立博坦言,过去,他们进村宣传都是以方针政策为主,与村民的实际生活脱钩,村民难以接受。如今,高集镇计生办创新工作方式、转换工作思路,贴近老百姓的内心,从老百姓身边的故事讲起,这样村民不仅听得认真,宣传效果也有了显著提升。

“说句实话,过去一听计生办的人入村走访了,村里的群众一般都会大门紧锁。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村民们从过去的‘躲\’,变成了现在的‘围\’。围着问如今有什么好政策吗?有关于计生家庭的奖励吗?”该镇周庄村村民张爱华说,“过去宣传讲的都是干巴巴的条条框框,谁能听得懂。现在讲的可都是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镇上有一个村,总人口409人,就有20多个难找对象的大小伙子。计生办的工作人员把这个故事跟我们群众一讲,有很多执意要生男孩的村民都改变了主意,老人们平时坐在一起也说,要是生了男孩万一跟村里的光棍汉一样可咋办?”

“以前‘躲\’,现在‘围\’,也反映出过去生硬的工作方法让村民们与我们产生了距离。”王立博说,“其实,现在村民身边就有很多享受奖励政策的计生家庭和双女户家庭致富的典型,我们将这些事实与计生政策结合,更有利于我们宣传性别比治理工作,对村民而言,这些要比抽象的政策更具有说服力。为什么如今村民见了我们都要围上来问这问那,这说明我们的角度转换正确,村民们听进去了,思想转变了,愿意与我们交流了,我们计生宣传工作也能顺利开展了。”(孙亚飞赵红霞)

东阿经济开发区计生协会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东阿经济开发区计生协会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工作新机制,充分发挥人多、面广、线宽优势,贴心为广大计生群众服务,成为农村人口与计生工作主力军,构建和谐社会重要依靠力量,实现了自身价值。

开展特色服务,切实增强计生协会感召力。为做好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东阿开发区计生协会通过探索总结,开展特色服务活动,增强协会号召力和凝聚力。计生协会在人员易于聚集场所制作图文并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长廊、宣传栏和宣传橱窗等,让人们学到生育知识同时又受到优良环境感染和熏陶。

互帮互助,解决育龄群众生活中实际困难。近年来,东阿经济开发区计生协会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正为广大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推动计生工作顺利开展,使计生干部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关爱女孩,大力倡导婚育新风。东阿开发区计生协会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倡导新型婚育文化,成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排头兵。广大计生协会会员利用村级人口学校宣传阵地,宣讲婚育新风;利用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公公、好儿子”评选活动,积极倡导婚育新风,制定“关爱女孩”村规民约,有效促进传统生育观念的进一步转变。(王立栋)

姚寨镇“村官”全部坐班上岗

“这星期,咱村‘两委\’需要办好三件事:一是向上级推荐2个科技示范户;二是未落实节育措施的妇女,本周要全部落实;三是把村里的黄标车底数、去向弄清楚,报到镇政府……”5月4日上午9时许,东阿县姚寨镇郑庄村党支部办公室里,村两委成员正在集体办公,村党支部书记郑富贵与3名村两委成员围坐在一起,有条不紊地安排着村里的工作。

自4月下旬以来,姚寨镇党委全面落实村干部坐班制,要求村两委干部每周一至周五要在村办公场所上班,确保让农民群众有困难时能够时刻找到村里干部,及时为群众搞好民事调解、政策咨询、计划生育等各项服务。

为确保村干部坐班制落到实处,该镇党委组织成立督查小组进行日常考核,实行扣分制,月底汇总,制度执行落实情况与村党支部书记月发工资挂钩,同时各村建立工作日志记录本,坐班干部将每天接手的工作记录在案,记清村民要求办理的事项以及办结的进度,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落实。

“大队部里天天能见到村干部,俺办事比原来更方便了!”正在玫瑰园里摘玫瑰的田庄村农民唐吉国兴奋地说。(李玉刚)

东阿县牛角店镇:

计生专职干部成致富带头人

东阿县牛角店镇计生专职干部比较年轻,思路宽,干劲足,部分计生专职主任积极带领村民们,尤其是双女户和计生户家庭致富。像牛角店镇七元村计生专职主任张艳玲带领村民发展草莓大棚,七元村草莓采摘热迅速火了起来,村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夏沟村育龄妇女张丽在计生协会的帮助下走上了养猪致富路。

走进牛角店镇七元村,一排排整齐的草莓大棚分布在村生产路两侧,每个草莓大棚外边都挂着一张喷绘图,图上写着主人的手机号码。笔者看到草莓大棚的入口处没有锁门,拨通了喷绘上的号码,七元村计生专职主人张艳玲一会儿就到了,原来张艳玲凌晨一点多起床来到草莓大棚里采摘草莓,因为这些草莓要在天亮的时候运出去。尽管草莓已经到了采摘的末期,张艳玲的草莓仍然卖到了11块钱一斤,比市面上普通的草莓贵了两三倍。

从2010年开始,有在外地做水果生意的村民鼓励大家种草莓,张艳玲成了第一批大胆尝试种植草莓的人。2011年,张艳玲把草莓种植情况发布到了网上,没想到吸引来一大批市民前来采摘。四五年的时间,七元村的草莓采摘一直非常火爆,在张艳玲的带领下,草莓大棚从最初的十多个发展到现在的三十多个,草莓大棚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

牛角店镇不仅有计生专职干部带头致富,每个村的计生协会也在积极发挥能量,帮助村民摆脱贫困。

张丽是牛店镇夏沟村的一名育龄妇女,几年来靠镇协会的帮扶,村计生协会的帮忙,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至今年三月底,她家养猪存栏300头,收入6万多元,成了名副其实的养猪女能人。

张丽在一次村人口学校参加计生培训班,教授计生知识、国家政策和致富信息,她用心学习,思想转变很快,暗下决心一定要先致富,便和村协会会长商量办法,协会非常赞赏她的想法,积极帮她查找资料,找技术员请教,很快计生协会帮扶她500元钱,她便买了小猪,开始饲养。初次养猪由于技术不过硬,成活率很低。后来,慢慢地掌握了猪病的防治措施和科学的饲养方法。

如今,她自愿推迟二胎生育计划,加入村协会,通过她的带动,许多姐妹也纷纷饲养猪。她免费传授技术,解释饲养要领。她说,一人致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自己的心愿。(高田姜德军张洁)

姚寨镇计生协会:

长效机制关爱“失独家庭”

“失独家庭,是指独生子女家庭子女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不能再生育和不愿意收养子女的家庭。此类失独者年龄大都在50以上,且子女也大多在成家立业前死亡。这样的家庭和老人在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苦痛的同时,还面临着养老等诸多现实问题。因此,做好失独家庭的赡养和优抚工作是我们计生部门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3月5日上午,姚寨镇计生协会失独家庭志愿组在对失独家庭进行节前走访慰问时,姚寨镇计生协会秘书长、失独家庭志愿小组组长纪优充满深情地说。

据介绍,东阿县姚寨镇辖55个行政村、辖区人口约3万,现有失独家庭8户,失独者年龄均已超过50岁。多年来,该镇高度重视失独家庭和失独老人的关爱和优抚问题,在认真贯彻国家卫计委、民政部关于《农村60周岁以上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政策的同时,创新工作理念,延伸服务职能,多措并举将社会和政府的关爱送到失独家庭和失独老人心里。先后成立了以村计生员为主的失独家庭志愿小组,对8户失独家庭进行几对一的对口服务,制作了联系卡,公布了紧急联系电话,并制定了每月两次的定期走访和每周一次的倾心关爱等服务内容。每逢失独家庭老人生日,对应的志愿服务小组,提前几天就要做好准备,首先提前给老人打扫房间,为老人洗澡换衣服,到了生日当天,小组成员就会手持鲜花走进老人家里,为老人包饺子,点蜡烛,切蛋糕,为老人们庆祝生日,祝他们健康长寿。

此次走访慰问,志愿者们不仅为失独家庭的老人们送来了慰问金和面粉、食用油等生活用品,还同他们一起包饺子拉家常,为失独老人们带来了节日的问候。“真是太感谢计生协会的同志们了,虽然我失去了最心爱的孩子,但是我没有感到孤独,是他们让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充满了幸福。”在姚寨镇中心敬老院,现年62岁的失独老人王秀英眼含热泪握着纪优的手说。

(肖会杨文文都娟)

陈集乡网格化管理

服务方便群众

陈集乡是东阿县较小的乡镇,拥有30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7万多人,按照管区划分为4个管理区,每个管区都有一名计生网长,计生网长由计生办工作人员担任。

任丽华是陈集乡于集管区计生网长,她的管区有8个村庄,4000多名群众,每个管区有6—8个村不等,每个村都有计生专职干部。

陈集乡计生服务站工作人员主动靠上去服务,为村民办证免去了不少麻烦。为了让群众少跑腿,任丽华每天都往村里跑。

赵楼村村民张秀丽身体残疾,不方便书写,申请二胎准生证的时候,任丽华主动为张秀丽去村、乡各个部门盖章、办理所需手续,张秀丽只来了一趟就办理了准生证。有身体不便的育龄妇女需要查体时,任丽华就和她的同事带着检查仪器下乡为群众服务。

(高田张慧)

新闻推荐

三百多广场两千多骨干

□记者李梦高田通讯员崔颖孟凌云报道本报东阿讯4月15日上午,东阿县姜楼镇文化广场上,来自全镇35个行政村的100多名文艺骨干和广场舞爱好者踏着欢快的音乐节拍,认真学习着...

东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农业畜牧业齐发展2015-06-15 00:09
猜你喜欢:
评论:(曾几何时村干部就像一盘散沙村民找村干部办事难见到人)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