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鲍青报道大型卡车通过时带起一片灰尘,让骑车经过的村民陷入了大车卷起的“尘雾”之中。□本报记者鲍青
近日,有读者致电本报编辑部,反映东阿县刘集镇前关山村内东西向的道路上,常年有数量众多的重型卡车通过。“卡车每次通行伴随的噪音和带起的灰尘,让附近生活的群众意见都很大。我们成天在想,哪天才能有干净安静的生活环境呢?”
3月10日,记者来到前关山村采访。
几乎每分钟都有大卡车通过
前关山村位于东阿县西南方向,村庄往南不远就是黄河主河道。为了跨越黄河天堑,由前关山村往东和往南,各有一条浮桥供车辆通行。行经两座浮桥,可以非常方便地来往于黄河两岸之间。“往南的浮桥去河南,往东的则可以到平阴梁山等地。”
前关山村恰好处在了通往两座浮桥的“必由之路”上。“正是因为有浮桥的存在,村里过往的大卡车才这样多。”村民王福志说。
村庄西头的路上,即悬挂有“欢迎通行正大浮桥”的标语。王福志说:“正大浮桥在村庄东头,东来西往的运货卡车,只要通过正大浮桥,就会从村里经过,村里卡车怎能少?”
记者在现场停留片刻,5分钟时间内粗略统计有20多辆卡车从前关山村内道路依次通行。“几乎每分钟都有卡车通过。”
这些卡车,有的运沙石,有的运木材,有的运煤炭,都装载得满满当当。
王福志说:“一般都超载,卡车体量大,开起来晃晃悠悠。大白天这里的卡车就不会停,而且每天都是如此。”
“村南的泰昌浮桥,渡过去就到了河南地界。如果去这个浮桥,从村西南的道路通过,不会经过村中央。村东的浮桥其实也可以走西南那条路,只是路程远了不少。”
因此许多通行村东浮桥的卡车,虽然可以绕行,但考虑到路程增加和急拐弯增加危险性,许多司机并不愿意绕着走。
村民黄志霖说:“村里道路通车量太大,拦都拦不住,何况里面还有村里的卡车呢。”
灰尘四处散安全成隐患
大型卡车集中通过造成的问题,在前关山村表现得非常明显。
路边闲谈的群众告诉记者,每天都要忍受大型卡车通过时的轰鸣声和带起的灰尘。“轰隆隆低沉的马达声,让人中午根本无法休息。大卡车身后带起的灰尘,更会直接飘到家里。”
村民王玉华正和几位老人在门前下棋消遣。他们对卡车的轰鸣声早已习惯,只是卡车每次扬起的灰尘,都搅了他们下棋的兴致。
“卡车每次从这走都要带起一大片灰尘,飘到衣服、头发、桌子上,让大家都不舒服。”王玉华说,“家里灰特别大,即使每天扫都弄不干净。”
徐国礼正带着小孙子在路边玩耍,他紧紧盯着他孙子骑玩的小车,担心他不小心骑到了马路中央。“农村人都喜欢在路边上玩耍,但卡车实在太多了,我得时时刻刻盯着,千万不能让小孙子跑到路中间去了,那里太危险啦!”
除了不敢让孩子在路上玩,徐国礼自己骑电动车出门也有点“怕得慌”。“有时候两辆卡车会车时,卷起的灰尘连对面都看不清。我们骑着电动车,也不知道哪里有车哪里没车,真的挺危险的。”
说话间,一辆电动车和自行车便在村西桥头处陷入了大车卷起的“尘雾”之中。
“想解决这个问题,有点难”
其实大多数村民都意识到,大型卡车通行村庄的危害显而易见。村庄也在另一条南北路上贴上了“生活道路禁止大车通行”的标识。但想彻底解决村内卡车频繁通行的问题,似乎并不容易。
“村东和村南都是浮桥。只要是浮桥,肯定有大卡车通过的。经过浮桥后,我们村庄就是通行转到省道等干道上的必经之路,不走我们村走哪呢?”王福志认为,杜绝卡车通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从施行的角度来看“不现实”。
“没办法”,这是记者采访时听到村民最普遍的答复。
“只能让大家提高下安全意识,过马路要看左右两边,教育孩子不要在马路上奔跑玩耍,不然还能怎么办?”王福志说。
记者不禁问道:“村中间的道路这么窄,也没个防护栏。每天这么多车通过,如果有车出现故障驶出道路,撞到民房或村民怎么办?”
“那能怎么办,就算他倒霉呗。”王福志说。
(文中出现的人名均为化名——记者注)
新闻推荐
□孙亚飞都娟李玉刚东阿县姚寨镇吴海村现有人口632人,其中在天津务工的流动人口76人,针对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情况,该村于2003年2月在天津成立了流动人口协会,这也是该镇第一个在外地...
东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