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兆锋
本报通讯员崔颖孟凌云
农历大年初六,东阿县有一个地方特别热闹,它的名字叫“创客之家”——东阿县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在这个“零门槛”的创业平台上,31位年轻人带领自己的团队,初六就开始忙碌起来。
见到周生辉时,他正在和他的团队商量与中国移动东阿分公司的合作细节。春节前,该公司负责大客户业务的经理通过“创客之家”,获知了周生辉的业务领域,想与他开展移动无线网络业务的合作。这让小周很开心,“毕竟是大公司,很有一种被认可感。”
回想创业之初,周生辉很是感慨:2013年的时候,我听说大学生创业,县里有帮扶政策,就申请了大学生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注册了现在的公司。由于缺乏管理经验、正式场地、资金和配套的人员配置,没有相关的资源和经验可以借鉴和利用,公司一度停滞不前。2015年10月份,从朋友那里知道,咱们县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大学生免费提供办公经营场所,还实行零水电费、零管理费、零服务费,我想都没想,就把进驻申请资料交到人社局,我的公司11月份进驻基地。公司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先后签订了“东阿阿胶金篮服务有限公司影视城福寿宫监控项目”等5个项目,工程款计70余万元。
90后男孩黄兴文也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分子。早早看准时机的他,去年11月在基地创建了一个小型企业管理公司,从事代理记账、代办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证等业务,现在他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个小团队。一起创业的小伙伴们,建立了微信群,谁有困难了,或者听说哪里有需要帮助的人,大家都会积极响应。
白皙清秀的面孔,利索的短发——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办公室主任韩莹莹,也是小伙伴们口中念着的“莹姐”。她曾用3天时间,多次来往于工商局和基地之间,为基地31家落户企业办理了公司地址变更、工商注册、“三证合一”等全部所需手续。
春节前,“创客之家”更忙碌了,三名工作人员每天都是连轴转。韩莹莹说:“很多时候,确实也觉得委屈,但不是为自己,是为这些孩子们。社会上很多人不理解他们,认为他们只是在我们这里混个办公室坐,反正什么都是免费的。我和他们接触最多,也最了解他们,他们虽然小,但是志气大,都在为自己的企业和未来做着最大的努力,而且把基地当作自己的家来爱护。”韩莹莹告诉我们,正式上班后,“创客之家”争取专业的第三方大型电子商务服务机构进驻。
新闻推荐
◆3月24日,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聊城市民政局副局长张明国,就全市孤儿及困境儿童情况概况回答记者提问。近年来,聊城市采取多种措施,关爱青少年尤其是困境儿童,为他们的成长撑起...
东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