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县地处黄河滩区,其中贫困人口13000多人。东阿县县长马广朋介绍,东阿县实施多种扶贫模式,设立专项扶贫资金500万元,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全面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精选大中小型企业进村入户,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吸纳贫困户就业。
□本报记者李梦高田
本报通讯员崔颖孟凌云
识别之后怎么办
2015年11月,大桥镇于窝村的荣令香,被大桥镇扶贫办评定为贫困户。精准识别贫困户是一项较为繁琐的工作,大桥镇将全镇31个村划分为5个片区,大桥镇党委书记宋强负责2个北片区,镇长王承敏负责3个南片区,抽调工作人员成立了12个脱贫攻坚工作队,每队负责两三个村的精准识别工作。
荣令香夫妻二人智力不高,两个孩子在上学,日子过得很紧巴。经过脱贫攻坚工作队工作人员的实地调查,进行了两次公示后,赵庄村评选出来13户贫困户。
如何帮助荣令香这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脱贫,成了县、乡、村三级干部亟需破解的难题。阿胶产业是东阿县的支柱产业,养驴也是东阿县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是东阿县的龙头企业,东阿阿胶在东阿县与养殖户合作建立了多个毛驴养殖基地,赵庄村党支部书记赵学刚的养殖场就是其中的一个。
为了帮助赵庄村的13户贫困户彻底脱贫,东阿阿胶向贫困户提供两头怀孕的母驴,每头母驴补贴2000元钱,同时给每个贫困户5万元钱的贴息贷款。26头驴由赵学刚的养殖场代养,每头驴2000块钱的补贴则作为养殖场的股份资金入股养殖场,同时每个贫困户5万元的贴息贷款也转给了赵学刚,这些钱凑在一起,解决了赵学刚扩大驴舍规模资金短缺的问题。养殖场的毛驴是与东阿阿胶签订的“合同驴”,毛驴有稳定的销路,这给老赵吃了颗定心丸,对于明年贫困户依靠股金分红,他信心满满。
让危房贫困户年底住进新房
东阿县把扶贫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精准识别,分类施策,确保今年完成“双百”和“双80%”的脱贫目标任务。即:对需财政兜底的贫困户100%兜底,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100%完成,保证80%的贫困人口脱贫,保证80%的项目建设任务完成。
通过对全县贫困户进行摸底,东阿县共有1080户贫困户危房。在牛角店镇门前村,几位民工正在盖房,崭新的砖瓦房建在村广场旁边。牛角店镇镇长毕秋格告诉记者,正在建设的是危房改造新建的房屋,实行每户一间半的建设格局,选址尽量靠近村卫生室、文化广场、村委会、学校等,方便贫困户的日常生活。
东阿县以牛角店镇的门前村等4个村为试点,开展贫困户危房集中改造工作。截至目前,4个村的26户新建住房已完成工程建设总量的80%。在建设资金上,东阿县实行统一筹资,力争到2016年10月份完成全县的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年底让居住在危房里的贫困户都能住进新房。
产业扶贫多方共赢
鱼山镇沙窝村是黄河滩区的贫困村,据沙窝村村主任王合新介绍,沙窝村共有贫困户23户,县扶贫办经过多次考察调研,最终确定了利用光伏发电项目脱贫。
贫困户家里安装光伏发电设备,成本不是个小负担,东阿县扶贫办利用扶贫专项资金给予每个贫困户20%的补贴。一套光伏发电设备的使用寿命能达到20年,王合新说,以安装5000瓦的光伏发电设备为例,一年能产生八九千块钱的收益,3年就能回本。
“每个季度国家电网将光伏发电并网的收益打到贫困户的指定存折上,3年能收回成本,往后的发电收益供贫困老人养老没问题。”王合新说。
带领贫困户创业是脱贫的直接手段之一。东阿县大桥镇汇鑫制钉产业创业基地不仅为周边返乡农民工提供了就业创业平台,还增加了贫困户的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收入。大桥镇毕庄村的毕研喜、靳荣臣夫妇就是富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帮扶的贫困户。毕研喜突发脑溢血,看病花了4万多元钱,还彻底丧失了劳动能力。为了照顾丈夫,靳荣臣不敢外出打工。
因病返贫的现象并不少见。为了帮助这部分贫困户脱贫,富强金属制品公司和村委会签订了长期帮扶贫困户的合同,富强金属公司把需要加工的钉子和钉帽送到贫困户家中,贫困户只需要把钉子摁到钉帽里,加工完成后公司上门回收,按照每斤0.4元的加工费支付给贫困户。靳荣臣说,干这份简单、重复的工作,时间相对宽松,不影响她照顾丈夫。
东阿县强化社保“兜底”作用,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体系,2016年东阿县低保线将达到国家扶贫标准线,2018年达到省定扶贫标准线。
新闻推荐
□高田张秀芬东阿县牛角店镇计生办紧紧围绕关爱计生特殊家庭重点,坚持“增强计生家庭抵御风险能力,让幸福生活从计生家庭开始”的服务理念,结合本镇实际,积极开展了计生“5·29会员日...
东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