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麦菊 苏淑洁
自***工作启动以来,滨城区滨北街道上下联动、内外发力,扶贫攻坚工作在全办上下全面有序展开,成效初显。
政府引领发动。2月27日,街道办事处召开扶贫工作动员大会并启动“大调研大走访”活动,17个区直部门、街道全体村委干部到村入户开展扶贫调研摸底,确定后公示并建立扶贫工作台账。3月11日,工业园区、街道办事处召开“扶弱解困、联村为民”对接会议,为全办8个市定贫困村、11个区定贫困村和576户、1080名贫困对象确定了帮扶责任人及企业,确定了“六个一”工作机制,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项目实施推动。街道办事处年内计划实施3万亩农田建设项目,上半年开工建设徒骇河大坝路项目。这些项目将大力改善北宋社区周史楼等 29个村庄的农业生产条件,有利于加快农业转型,增加农民增收,实现连片扶贫整治。
“外援”帮扶促动。周史楼村“第一书记”孙万阳协调资金15万元为该村新修建了一条混凝土道路,改善了村庄环境;泰裕麦业积极与联系村对接,计划在张庵村成立村集体优质麦种植合作社,发展400余亩土地连片种植优质麦。
村居发力带动。薛家村依托奶牛养殖加快产业延伸,年内发展青贮玉米种植、葡萄种植、蚯蚓养殖、双孢菇种植五个专业合作社,帮村民实现致富。堤口刘村利用空闲土地,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发展农业观光园,村支部书记刘新全到滨州万绿现代农业公司学习生态种植经验,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农家乐品牌,带动该村经济发展;顾家、周家坊、周王庄等村居负责人则奔赴阳信西吕村考察房顶光伏发电项目,打算利用光伏发电这种投资小,效益高的项目带动村民致富。
能人带头拉动。吴家村的吴泰生多年来一直在外创业,回来办了东泰纺织厂,来自周围的50余名剩余劳动力在这里打工,每人每月能有1000—3000元的收入,打工种地两不耽误。
张庵村的张金录则靠发展大棚豆芽种植发了财,他在2012年投资20万元盖起了豆芽种植大棚,并从寿光请来专业老师指导种植。因为他家的豆芽物美价廉,一年下来,纯利润超过20余万元。这个豆芽大棚不仅让张金录一家的日子过得节节高,也带动附近村民脱贫致富。
在***工作中,滨北形成了街道办、社区、村居、帮扶单位齐抓共管、多措并举、多力齐发的良好工作格局,有力促进了滨北***工作的全面落实、扎实推进。
新闻推荐
...
东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