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记者云全通讯员珊珊)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只楚辖区北上坊居民区,街面上干净、整洁。作为城乡结合区域,只楚园聘请专业保洁公司对辖区卫生环境保洁采取市场化运作,由“直接保洁人”转型为“保洁管理者”,解决辖区环境卫生管理难的问题。
居民区有了专业保洁队伍
早在2012年,只楚街道的部分居民区试点卫生保洁市场化运作,北上坊居民区也在其中。北上坊居民区负责人牟成介绍,过去,居民区曾聘请了保洁员打扫辖区卫生,但管理较为粗放,大面上过得去就行。然而,近年来,居民对整洁生活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向往,居民区委员会试着聘请保洁队伍来管理卫生,但“四大堆”积重难返,没有物业公司愿意来。为此,区城管局、街道、居民区委员会共同对居民区进行环境卫生整治,清理辖区的粪堆、垃圾堆等卫生死角。
牟成说,由于居民区没有集中供暖,居民有烧炕、烧大锅的习惯,经常捡拾柴禾堆放在门前,如果不允许居民堆放,势必造成与居民的矛盾。于是,居委会在辖区划出一块地方,专门堆放柴禾,而且堆放整齐。整治完后,聘请专业保洁公司入驻,负责打扫辖区的卫生,区城管局爱卫办、只楚街道爱卫会以及居民区委员会共同对物业公司进行考核,保证居民区环境整洁、靓丽。
全部实现市场化运作
不仅北上坊居民区,只楚街道辖区其它城郊居民区也都逐步开展卫生保洁市场化运作。
只楚园书记慕程杰介绍,过去,居民区的环卫保洁一直沿袭大集体的管理方式,影响保洁效果。为改变这种局面,只楚园结合辖区实际,通过调研以及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按照招投标方式,聘请两家资质高、信誉好的专业物业保洁公司分别负责辖区居民区和道路(城市主次干道、支路)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在各居民区实行市场化运作。先由各居委组织,按标准将居民区内卫生死角、野垃圾场等全部清理干净,然后签订合同,将居民区环卫保洁任务整体移交给保洁公司,保洁公司再组织保洁员按标准日常维护。保洁范围为居民住房院墙以外的所有区域,包括房屋之间过道、胡同等,主要保洁内容包括生活垃圾清运、大街小巷普扫、房前屋后野草杂物清除等。
市场化运作后,只楚辖区的环境卫生保洁出现1个职能部门(爱卫会)加两个物业公司,保洁303万平方米的局面,这种1+2=303万的“洁果”,实现了由传统的管理服务城市社区向管理服务涉农居民区的转变,由过去“垂直化管理”居民楼栋转向“平面化管理”居民区街巷和城市主次干道,从而改变了以往各居民区环卫保洁大集体的管理方式,保证了保洁效果。
兼顾辖区环境卫生整治
“每天早晨7点,各居保洁员上岗,开始普扫街道、清运垃圾。居民将每天的生活垃圾投放到我们统一配备的垃圾桶后,由保洁员统一收送到垃圾箱内,待区环卫进行清运。早7点至下午5点,保洁员对保洁范围实行跟踪保洁,确保时时、处处清洁。”只楚园爱卫会负责人张革介绍,保洁员们除做好责任区域日常清扫维护外,也是各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主力军,是辖区真正的“环境卫士”。
前段时间,只楚园依托街道爱卫会、物业保洁公司,分步骤对辖区重点路段及各居民区进行整治。在对全长7000余米的主干道楚玉路整治中,辖区300余名保洁员分段、包片对道路两侧进行垃圾清理、修整边沟、清除荒草、清除野广告等工作。为巩固整治效果,街道爱卫会重新制定卫生保洁计划,两人一组对包片责任区进行全天候监管,并通过向道路两侧的店铺、摊贩发放一封信,提高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营造干净整洁、秩序良好的道路环境。在对南上坊工业园及北上坊工业园的集中整治中,保洁员对道路两侧及路面垃圾、野广告等进行了地毯式清理,共清运垃圾近100吨。此外,各居民区“小红帽”加大对卫生死角的监管力度,派出专人对辖区内已清理完毕的13处卫生死角进行跟踪维护,确保清除一处、保障一处。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于禛祎通讯员姜波王晓倩)3月31日,市交警四大队在永德玻璃附近,查处一辆使用其他号牌的违法行为,驾驶员于某将被一次性记满12分,罚款2000元。...
东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