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刘德华主演的打拐题材电影《失孤》近日热映,“天王”化身为安徽农民“雷泽宽”千里走单骑,寻找失散15年的孩子。电影看哭了不少观众,但其背后的故事更令人心酸。
“雷泽宽”的原型是聊城人郭刚堂。现实中,他苦苦寻子18载,摩托车骑坏了10辆。不过现在他要找的已不光是自己的儿子,寻找工具也从摩托车变成了互联网。
他要帮助更多家庭找到走失的亲人,“天下无拐”是他活下去的信念。
聊城李太屯 的哥都知道他在寻亲
电影《失孤》上映后,导演彭三源发布微博:“《失孤》雷泽宽原型郭刚堂,雷达原型郭振。雷达至今未找到,郭刚堂至今在寻找。”郭刚堂一下子成了关注的焦点。
其实在山东聊城,郭刚堂早就以寻亲出名。开发区李太屯有个找孩子的郭刚堂,那儿的出租司机都知道。
1997年9月21日,27岁的郭刚堂像往日一样开着拖拉机出去拉沙子。两岁半的儿子郭振在家门口不远处玩耍。
郭振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小名“小六”,聪明伶俐,家里亲戚都会喊了,还记得很多事。这个孩子有点小脾气,一般人不让抱,但就是这个有点倔的小孩出了事。
傍晚郭刚堂出工回来,门口聚集了上百人,他有强烈的预感:“家里出事了!”村里一个叔叔告诉他:“你儿子被人贩子偷走了。”
郭刚堂当时就傻了,砰地一下跪倒在地上,求乡亲们帮忙寻找。
乡亲们三五成群在村子和聊城市寻找。当天,村民你三百我五百给他凑钱,短短一天凑了5万块钱,帮他寻亲。
骑行40万公里 光摩托车就报废10辆
《失孤》刚上映时候,在聊城市一家影院应邀观影的郭刚堂哭湿了一包纸巾。“电影里讲得那些,我全都经历过。”郭刚堂说自己比刘天王苦得多。
最初的几个月是最难熬的,郭振堂打听到哪里有买孩子的,立即就奔向哪里。但一次次都失望而归,爱人几乎精神崩溃,见人就磕头:“求求你帮我找找儿子。”从1997年开始,郭刚堂踏上摩托车寻亲之路。布袋上捆着媳妇做的东昌府工艺葫芦,一边卖葫芦,一边找孩子。
摩托车的后座上插着面旗,上面是孩子两周岁时拍下的一张照片和相关信息。这么多年来,郭刚堂对孩子的记忆慢慢模糊,这张照片就是儿子在他心目中的全部。
十多年来,他骑行了近40万公里,走遍了全国除新疆、西藏外的所有省份,报废了10辆摩托车。一张中国地图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他曾经走过的城市。
欠下30万外债 靠自己挣钱拒绝捐款
郭刚堂现在住在聊城市的出租房里,可谓一贫如洗。其实他曾是个很能“折腾”的人。上世纪 90年代初,他一天就有一二百元收入,家里有五万块钱存款,还买了两台拖拉机。这样的好日子在村里数一数二。
孩子被拐不到一个月时间,他就倾家荡产了。最多的时候,他一天雇了500人寻子,一天就花上万元。
随后18年出门找孩子,没钱了,他回来打短工挣,挣到一笔钱再出门找孩子。最穷的时候他只剩下一毛五分钱,连个馒头都买不起,只能要饭吃。到现在他还欠着外债30万元。
十几年来,他在寻子圈儿里出了名,曾经有很多人希望给他捐款,他全部拒绝了。他的经费几乎全部来自自己打短工和爱人的工艺葫芦。
从上海回来的途中,曾经有志愿者送给了他一张加油卡:“我们不能陪着你,当你加油的时候,我们就在给你加油。”他在寻亲路上用过一次,一直没有再用,“不是找孩子,我就不能用这卡。”
成立寻亲协会 一切“孤独”他都管
郭刚堂说,彭三源导演拍摄《失孤》前曾来到他的家里,两人聊了一天,后期拍摄过程中又不断地电话沟通,询问一些他寻子路上的细节。彭三源的一句话让他最为感动:“让我们为了天下无拐努力吧!”。
“天下无拐”,这是他活下去的信念。事实上郭刚堂找的早不只是一个郭振。2009年,他就加入了著名的“宝贝回家”网志愿者平台。
于是他每到一个城市,都要摆开一长串儿的寻人启事,搜索线索。18年来,几十位走失老人、被拐儿童在郭刚堂和志愿者牵线下回归家庭。
去年9月14日,郭刚堂发起成立了天涯寻亲协会,并通过了民政部门的注册,他决定让一个人的寻亲变成整个社会的寻亲。
《失孤》的热映给他带来希望。郭刚堂寻子的故事再次引发社会关注,他认真地在网上回复各种线索,他认为这是寻子的最好时机,不容错过。
随着《失孤》的热播,天涯寻亲协会也收到第一笔捐款1万元,这成了他们的启动资金。
可能过不了太久,寻亲网站就能更加强大,希望有朝一日,在网上输入“左脚脚趾疤痕”,就能找到失去18年的儿子。
据《法制晚报》
新闻推荐
“你吃保健品吗?”如果把这个问题抛出去,相信10个人里面至少一半会说”正在吃“或者”吃过“。在注重养生的当下,保健品被越来越多人接受,不过,也正是看中了人们的这一需求 ,...
聊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聊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