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记录了君臣圣人的足迹,也有平民百姓的故事。鲁义姑义举退敌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
战国时期,纷争不断。一天敌兵奔袭而来,老百姓扶老携幼,仓惶出逃。在博平鹅子屯村(今韩屯乡罗屯村)西的田野里,一年轻村妇怀里抱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手里拉着一个三、四岁的男孩,跑在最后,被敌兵追上。敌后感到奇怪,就问她“别人都是抱着小孩,领着大孩,你怎么抱着大孩,领着小孩啊? ”村妇说:“这个大的是我的侄儿,他父母都死了,托付给我照看的,小是是我的儿子。如今在难临头,我宁可舍掉自己的孩子,也不能把侄子丢了啊! ”敌兵听后感叹道:“人家这里真是礼义之邦,一个村妇都能舍儿保侄,如此仁义,我们为什么还要四处征讨滥杀无辜呢? ”于是纷纷把兵器投入旁边的水井里,磕打掉鞋里的土,一哄而散地跑回去了。如今罗屯村西的那个土堆,据说是敌兵的鞋土堆成的。
后人为纪念这位深明大义,退敌后保家乡的村妇,就为她修了祠堂,塑了泥像,起名鲁义姑祠。每年清明时节,举办香火大会,以志纪念。 佚名
新闻推荐
风俗志
聊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聊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