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威 特约记者 李凤国
仲春时节,乍暖还寒。但在道口铺街道仙庄村的秀城草莓生态采摘园的大棚里,有花有果,有香有色,一派春意。红红的果子像一颗颗玛瑙,娇翠欲滴,甘甜可口,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采摘。
记者还未进入仙庄村1组程爱东的大棚,草莓清香已扑鼻而来。一排排白瓣金蕊的草莓花迎风招展,红艳艳的草莓颗颗饱满地躺着,好像夺目的“红宝石”,让人垂涎欲滴。
“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我这草莓就开始上市了,那时候批发就能卖到10-12元钱一斤,现在的价格相对往年来说也不低,收购的价格也在8-10元之间,现在我家仅种植草莓就增收6万元。”程爱东在草莓大棚里一边摘着草莓,一边给记者算着收入帐。
村支部书记孙乐文介绍说,仙庄村种植草莓已有有四、五年了,今年,全村草莓种植面积达500余亩。为拓宽市场销路,仙庄村2012年成立了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草莓种植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农资供应、技术指导和市场销售服务。全村草莓生产销售实行统一品种、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商标注册“四统一”,使草莓种植走上的产业化经营之路。为了加快发展草莓种植规模,村里还筹集资金3万元修通了2公里沙石生产路,在草莓种植区域新打大小机井6口,架电3公里,进一步改善了草莓种植区域的生产条件。
为赢得草莓种植工作的主动权, 该村积极与聊城大学农科院联系,聘请专家对草莓种植管理进行技术指导,向农民现场传授草莓滴灌、昆虫授粉、遮阳网、防雾膜等高新技术的使用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劳动率和提高了果品质量。农户仙春海高兴地说,“现在除了专家定期来讲课以外,我们种植户也都与专家‘单线联系\’,有问题打电话及时询问,技术上我们心里有底”。
新闻推荐
...
聊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聊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