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在闫寺街道玉皇庙村,村民齐树岭看到已安装完毕的光伏设施,高兴地说:“现在扶贫的方式方法变得更加合理、更加科学了,我们脱贫的信心增强了,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提高了。”
闫寺街道以贫困村为突破口,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的启发带动作用和支部、党员的引领作用,探索开展党建+产业扶贫的模式,在玉皇庙村外流转闲置土地,利用上级15万元扶贫资金,由第一书记所在单位聊城市高级财经学校配套资金15万元,总投资30万元建设了光伏发电和温室大棚示范项目。项目完全建成后,每天发电量在120度左右,加上大棚收益,每年产生经济收入4.5万元左右,25%为集体收入,其余用于贫困户分红或产业项目再投入。既能增加集体和贫困户收入,又能起到较大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光伏设施已安装完毕,已报发改部门申请并网发电。预计该项目将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加入到光伏项目稳定增加家庭收入。
(本报记者 郭龙君 通讯员 王丽 叶焕银)
新闻推荐
...
聊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聊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