嘹亮的国歌,鲜艳的团旗,庄严的誓言,崭新的团证,兴奋的神情……近日,聊城滨河实验学校隆重举行"青春志,高举团旗跟党走"入团宣誓仪式,让新团员感受着无上光荣的同时,也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聊城滨河实验学校毗邻风光旖旎的徒骇河,于2014年由原聊城建设学校改建而成。建校以来,学校立足于深厚的齐鲁文化,坚持以“水”为魂、文化立校,把水文化的内涵--“智慧、坚韧、雅致”融入学校品格,保证了学校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智慧:打造书香校园
以“经典诗文诵读”为抓手,以“智慧”为着眼点,打造书香校园,让读书成为全校师生的习惯、享受读书的乐趣,着力构建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校园文化。
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一节展示课。学生在展示课上,用讲故事、做课件、诵读、课本剧等多种形式与大家分享读书成果。同时,把国学诵读教育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体验诵读的快乐,感受经典的魅力,收获成功的喜悦。“弟子规,圣人训…… 父母呼,应勿缓 ……”自从学校将国学经典诵读吸纳入校本课程,每天清晨,聊城滨河实验学校都是在这朗朗的诵读声中开始崭新的一天。国学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日常行为,助推着学生的成长。“国学经典书籍中的古诗文,都非常具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对词工整,朗朗上口,易于成诵。在反复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学生自然领略了经典古诗文的含义,对学生的一生都是有益的”教师乔珍说。
坚韧:凡事持之以恒
做好教育工作,关键是把看似平常的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校长徐俊峰深谙此理,在教师培养、教学工作、德育工作中,滨河实验学校用实际行动对“水”文化中“坚韧”的内涵做了精彩的诠释。
坚持让学生在快乐和趣味中学习。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每组4-6人,30分钟由老师授课,剩下10分钟让学生自由探索。为了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聊城滨河实验学校六年级的语文老师把大蒜放在花盆里培植蒜苗,课堂上让学生们细心观察蒜苗的成长过程,待蒜苗长成后,又准备好炊具,和学生一起完成剪蒜苗、洗蒜苗、炒蒜苗的过程。学生用心观察后,写成系列作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体会到了“注意细节才能写好作文”的真谛。该校在低年级就开设英语课,让孩子们在听英文歌、看英文故事,也就是“磨耳朵”,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初二教师让学生跟着多媒体电教设备学唱英文字母歌,电视中欢快的音乐、风趣的卡通形象、标准的英语发音,让孩子们个个聚精会神、快乐跟读,老师则在一旁拿出英文字母卡片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整个过程轻松而快乐。在此基础上,围绕“水文化”开设了一系列校本课程,如中华古文素读、思维绘画、欢乐唱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同时各班级选拔"每日之星",每天上台讲一条新闻,一则小故事,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
雅致:弘扬传统文化
深挖“水”文化的“雅致”内涵,以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为抓手,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欣赏传统文化、内化传统文化,提升了整体素质。
开设了书法课程,从一年级开始,每周开设一节书法课。配备了专门的书法教室,并配置桌椅、毛毡等必备用具,聘请专业书法教师为学生授课,不仅教给学生书法技能,更侧重教授学生书法文化。通过开展书法比赛、汉字听写大赛等活动,使学生深切领悟到书法艺术的魅力。同时,成立了国际象棋、二胡、古筝、等十多个兴趣小组。通过教师、学生在课外收集名人故事,让学生在课堂上讲名人故事、做名人手抄报、演名人课本剧,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利用教师开发的《经典古诗文》校本教材,该校教师自己配乐、编舞的古诗韵律操,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拓宽了学生的眼界。
2016年1月,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成果展演在聊城市影剧院举行。师生表演的《习主席寄语》、《鼓韵滨河》、少儿舞蹈《中国结》等节目精彩纷呈,技惊四座。2016年5月,该校幼儿部的教师自编的节目《梦里水乡》在区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闪亮登场,显示出师生优秀的专业技能和扎实的基本素养。(彭凯 令涛 任敬 刘婷婷)
新闻推荐
...
聊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聊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