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宁 高殿刚
“这些年来,村里的收入不光靠种地了,你看俺村里现在的年轻人都做点小买卖啥的,种地都成了副业。”堂邑镇东街村村支部书记韩清泉如此说道。近几年来,农村经济多元发展,堂邑镇推进农工商贸多业并进、异彩纷呈,随之涌现出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多栖”新农民,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发挥作用,引领群众致富,为全镇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专业型”新农民领跑致富路。以农家书屋、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为依托,通过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等形式,邀请农业种植养殖方面专家,对广大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一大批农民掌握了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成为专业型技术农民。闫洼村就是远近闻名的“蘑菇村”,将近三分之二的村民种植蘑菇,个个都是种植蘑菇的好手,属于种植“技术型”农民。目前,全镇致富能手、技术型农民已达1000余户,带动了全镇种植业、养殖业的蓬勃发展。
“双向型”新农民走宽致富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全镇各村涌现出了一批忙时种田,闲时外出赚钱的“双向型”农民。许堤口村的黄芳农闲时去邻村的聊城天荣制衣有限公司打工,月收入近2000元,农忙时就兼顾农活,像她这样的“双向型”农民在该镇有1500多户,他们农忙时在家种地,农闲时外出从事建筑、装修、打零工、跑运输等零活,致富的路子更广了,而且增加了收入。
“生意型”新农民念活致富经。堂邑镇既是一座有着千年文化历史的文化名镇,也是远近闻名的“生意镇”,该镇农民借助当地文化、土地、旅游等资源优势,经营食品加工、葫芦加工、商店等小买卖,个体、私营业户较多,户均至少年收入5-7万元不等,这种创收致富不用离乡,在家发展小生意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之一。
新闻推荐
...
聊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聊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