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会仝茹茹报道1月12日,志愿者们在为老人包爱心水饺。□肖会王兆锋仝茹茹
1月12日,聊城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聊城市东昌府区义务工作者联合会(简称聊城义工联)、聊城环保志愿者协会、聊城市德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聊城大学的近百名志愿者,走进聊城市高新区许营敬老院开展“迎腊八·送温暖”暨“7元爱心水饺项目”实施活动。让120位孤寡老人吃上了热腾腾的水饺。
小心翼翼地把饺子皮放在手心,用小勺把白菜、肉和粉条的馅放在皮中间,两个指头折起饺子皮,先捏紧顶端,然后封好两边……在众多身穿红马甲的义工志愿者中,8岁的宋王江寒是年纪最小的一个。
当天上午11点,经过紧张忙碌,一帘一帘的饺子摆在厨房,排了满满三大排。
“肯定够吃的,管够!”义工们和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开始烧水、下锅。
同时,伴随沈佳坤、曹佳琪、朱海姣三位同学的《小手拉大手》诗朗诵,一场由聊城大学的同学们精心编排的文艺节目热热闹闹地上演了。
《小手拉大手》词句精美,而孩子们的朗诵更是语气舒缓、情感饱满,一字一句里彰显着爱老敬老的浓情。聊城古琴协会会长刘燕的古琴独奏《卧龙吟》,琴声悠扬,意境幽深。聊城大学学生王英杰的古装舞蹈《说一段往事给你听》,博得了老人们热烈的掌声与喝彩。
自“7元爱心水饺项目”实施以来,19岁的王英杰就和聊城大学理工学院、东昌学院许多志愿者一样,积极参与每次公益活动。她用古典飘逸的舞姿给老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83岁的马桂兰老人,坐在床榻上,入神地看着工作人员手机上录制的文艺节目,顾不上吃饺子,眼睛湿润了,喃喃地说:“年轻时,我也喜欢这样唱歌、跳舞。”
记者了解到,聊城市高新区许营敬老院,赡养着许营、顾官屯和韩集三个乡镇的120名孤寡老人,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62岁。
88岁的秦桂清,膝下无儿无女。老人已经不能独立下地行走,不能到餐厅和大家一起吃饺子、看节目。快12点了,聊城义工联会长邓学诗端着热气腾腾的饺子送到了老人床边。
“这是去年以来,我第10次来这里,跟老人们都很熟悉了。”邓学诗说着,坐在老人床边,吹着碗上的热气,喂老人吃饺子,与老人闲聊。说到碗里还有8岁孩子包出来的饺子,老人用含糊不清的话说:“老了,让那么多人费心……”
“看您老精神头不错,吃得好、心情好,我看您能活到100岁。”等老人吃完水饺后,邓学诗拉着老人的手说,老人开心地笑了。
“11、600、2700、80000……”谈起聊城义工联和开展“迎腊八·送温暖”暨“7元爱心水饺项目”,邓学诗说出几个数字。11年来,举行600余次公益活动,由开始的十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2700余人,公益时长80000小时。
2007年之前,聊城没有义工组织,邓学诗和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于当年6月1日,成立了聊城义工联。从那天起,聊城多了一群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每到周末,他们就按计划走进福利院、贫困家庭,向社会奉献爱心,并成为聊城一道温馨的风景。
“每人捐资7块钱,每个月能让孤寡老人和孤儿在爱心陪伴下,吃上一顿香喷喷的手工水饺,不仅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而且有效补充了社区、福利院人手不足的短板,为更多孤寡老人和孩子带去欢乐。2018年11月,项目入围首届‘慈山东·益齐鲁’公益项目大赛,这为我们义工联爱心公益搭建了更广阔的活动舞台。项目示范性好、操作性强,我们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邓学诗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1月11日,聊城市监察委员会派出高新区监察工作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连臣参加揭牌仪...
聊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聊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