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鞠圣娇
生活中,有人是急性子,干什么事都不愿意等待。但他们又因为着急,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好,这个过程还伴随着焦虑、发火,如果谁这时给点干扰或评价,他们马上就会爆炸。
为什么会这样?聊城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刘来彪认为:“人之所以会成为急性子,是因为太焦虑。”当我们处于惯性焦虑的状态时,外在表现是做不好事情,内在表现是容易感到累、沮丧、挫败,一段时间后,就会开始怀疑人生,失去了前进的动力,继而思考“我是不是很差劲”。
那么,怎么改变急性子的性格呢?刘来彪认为,想要改变急性子,自责不是办法,要先理解什么是急性子。
刘来彪分析,急性子的人往往有3个特点。第一是事情多。当一个人面临的事情超出了内心的存储量,即同一时刻心中装着很多待解决的事情,就容易心急。堆积的问题会让我们觉得“做了这件事,还有下一件;忙完这阵子,还有下阵子”。第二是时间少。如果有足够多的时间去处理事情,我们也不会因事情多而焦虑,但如果时间不够,我们内心就会着急、焦虑,更容易发展成急性子。事实上,有些像赶火车一类的事情确实需要快速行动,但这不是常态,如果我们把这些事当成常态,自然会容易发展成急性子。第三是要求高。急性子的人在事情多、时间少的情况下,又不肯放低对自己的要求。当他们感觉自己的能力不能达到内心期待的较高标准,时间又不够充足时,就会开始焦虑,进而发展成急性子。
“一个人内在的焦虑会发展成急性子,是要处理的事情太多、时间又少、要求又很高的综合结果。”刘来彪说,因此,想要通过自责改变急性子,自然是适得其反。这是因为自责的本质是催促,而催促则会让自己更着急、更焦虑,希望用更短的时间完成目标。而且,自责还会带来副作用。首先,自责时我们会体验到无能和挫败,我们便会想做更多的事情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这又增加了要做的事情的数量。其次,自责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跟别人进行比较,勾勒出一个“理想的我”的样子,为达到标准,我们就无意识地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
因此,自责只会让我们陷入更焦虑、更着急的循环里,我们的内心因此不堪重负,更难忍受别人的打扰和挫折的出现。当内心的负担达到某种临界值,我们就会产生如“我不适合做这些”“我不适合在这里”“我想离开”等想法,来结束这一切。
那我们该如何缓解焦虑,让内心获得平静,从而改变急性子的性格呢?刘来彪给了3点调整意见。第一,少做事。他建议花半小时的时间,把想做的事、心中装着的事写下来,然后划掉一些,只保留原来的40%左右。因为我们不是“超人”,减负过后,我们会感觉肩上的担子减轻了。第二,慢慢来,将原本计划做事的时间扩充到之前的2至3倍或者更多,这样我们会觉得身上的压迫感减轻了,能更加专注于做事的过程。第三,降低目标。不要跟别人比、跟“理想的自己”比,如果我们的目标太过宏大,潜意识里的恐惧会让我们退缩,我们应该跟过去的自己比较,看看自己拥有了什么。
刘来彪说,慢下来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我关爱的过程;而责备自己的过程,则是增加焦虑的过程。所以,新的一年,让我们从关爱自我、降低内心的焦虑开始吧。
新闻推荐
今日导读寒潮来袭,“冷”成了市民口中最“热”的话题。在这被称为“三九四九,棒打不走”的严冬里,聊城市各部门工作人员默默...
聊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聊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