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沙镇联校全面完成“人手一机”工程后,为提高教师的微机应用水平,举办了一次教师电脑技术比赛。图文宋昌伟校长在和教师们交流电脑使用心得。本报记者 王连同 通讯员 刘学奎 朱振燕 王贵国
宋昌伟,一位基层联校校长,从事农村基层教育多年。1994年7月参加工作, 2005年2月担任堂邑联校校长,2013年2月调任沙镇联校校长。任职期间,他团结带领班子成员求真务实、大胆创新,使所辖学校得到长足发展,各项工作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所辖学校先后获得省、市、区各级领导机关颁发的一系列荣誉称号,他本人也被评为聊城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聊城市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长期的基层教育工作,让宋昌伟对农村学校教育工作有了特殊的情感,他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基层教育工作思路,同时,也对基层教育工作有了很多他自己独特的感悟与思考。
学校管理,要以感情引领为主,要走群众路线
宋昌伟说:“学校管理要走感情路线,要走群众路线。我们要带着感情干工作。对待老教师充分尊重他们,要和他们多交流,多谈心,要对他们多鼓励,多支持,让他们在具体工作中有自豪感和成就感,激发他们在工作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带领中青年教师共同进步。对待年轻教师要关注他们的成长,培养他们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素质和能力。让教师们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宋昌伟认为,一所学校制度的制定要立足发展教师,而非限制教师,既要靠制度去规范教师的言行,更重要的是要用感情去引领,特别是规模小的学校,要少讲大道理,多投入感情。学校有十多个、二十多个教师,如果校长凡事搬制度、讲原则,有些时候是根本行不通的,尤其是对那些年龄大的教师,弄不好还会影响干群关系。对待教师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理解,反而会激发他们主动干好工作的积极性。在农村小学,年轻教师少,年龄大的教师占比例比较大,联校领导要经常走到教师们中去,多倾听他们的呼声,关心他们的生活,充分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信任他们,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上的问题。激发老教师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让老教师愿意积极主动的工作,同时还可以带动年轻教师群体,进而从整体上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提高。
学校特色,要靠文化彰显,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多年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宋昌伟始终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的引领和教育作用。无论是在堂邑还是在沙镇,他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体现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们通过对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感知,增加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加坚定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的信念。
宋昌伟在堂邑和沙镇工作期间,先后组织相关教师开发了两本乡土教材《可爱的家乡》,分别将堂邑、沙镇两个乡镇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物产特色、经济发展等内容纳入其中。现在两本教材已付诸教学实践,突显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乡土特色。让学生们在读书中,感受家乡,认知家乡。
古诗文诵读是又一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重要活动。在堂邑联校工作期间,依托堂邑文庙与堂邑中心小学毗邻的优势,开展了诵读古诗文活动。每逢学校重大活动,数百名小学生身着古装,手执竹简,在文庙中齐声朗诵《论语》、《诗经》等经典篇目,场景壮观感人。到沙镇联校工作后,他结合学校原来开展的古诗文诵读活动,联校全面启动了“诵千古美文,扬传统文化”古诗文诵读工程,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当做教材,每学期定出诵背篇目,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通过开展古诗文诵读、规范字书写等一系列活动,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文化水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
宋昌伟校长常说,“养成一个好习惯,可以成就一个好人生。”要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这其中就包含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他人友好相处的习惯,自立自强的习惯等。
宋昌伟非常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采取多种措施,通过潜移默化,让学生在童年就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给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他经常和学校的教职员工谈心,引导他们随时规范自己的言行,用高尚的道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给学生以示范,让好的行为习惯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典范。并鼓励老师持之以恒的坚持,从而让学生养成一种好习惯。
为此,沙镇联校积极创设与学生现有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相协调的、与其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相适应的环境,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等。通过环境创设与活动开展,对孩子加强行为指导,加强习惯培养,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沙镇联校推行的书法课,师生同练,目前只坚持了一个多月,学生的写字习惯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一是姿势正确了,二是写字质量上升了许多。 他坚信,只要持久地坚持,孩子的好习惯一定会培养起来。
培养骨干教师健康成长,为学校的长远发展积蓄力量
“学校发展,必须依靠教师综合业务素质的提升”,宋昌伟说。到沙镇联校工作后,针对教师的年龄结构、业务能力发展特点,制定了详细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计划,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第一拳”是召开由40余名中青年教师参加的座谈会,要求骨干教师在会上介绍自己的工作经验,青年教师谈自己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上的困惑,由骨干教师和联校领导、教研室人员负责答疑解惑。“第二拳”组织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学习,先后派120余人次赴莘县实小、东关小学、实验小学等名校学习。出发前,每人都写好了自己的一两点工作困惑,带着问题深入名校校园、课堂,同名校校长、老师交流,满载而归。“第三拳”是谈收获,经过外出学习后一个阶段的反思,再次召开座谈会,谈自己的收获和工作计划,并形成书面材料汇总。“第四拳”是让骨干教师学会交流,学会反思,联校建立了“沙镇联校小学网络教研室”博客圈,让参加座谈会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建立自己的博客,并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推到联校教研室博客圈 ,大家互相评价交流,实现资源共享。“第五拳”是让中青年骨干教师学会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2013年寒假前,联校制定了详细寒假教师读书方案,给每位教师推荐了阅读书目,要求每位教师写十篇读书笔记,并撰写一篇读书心得。开学后,联校进行了检查评比,并将老师们的读书心得结集成册,推到网络教研室。“第六拳”是成立由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学科中心教研组,定期召开中心教研组专题会议,传达学习新课改精神,并落实到行动中,如本学期联校教研室推行的学业检测试题自主命题、古诗文诵读活动、数学速算活动、小学教学具开发、校本课程进课堂等,都由中心教研组人员来带头完成。
谈起他热爱的农村教育工作,宋昌伟有说不完的话题。如果不是因为时间关系,相信我们还会谈很久很久……
新闻推荐
...
莘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