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肖会李梦
本报通讯员杨浩
记者4月17日见到王建忠时,他正与莘县东大寺村党支部书记陈相公就养驴基地扩建之事商议着。“扶贫3年来,已有2个规模化养驴基地成效初显,存栏优质驴苗有700余头了。”王建忠说。
“这批驴苗年前外卖了70头成驴,每头净赚5000元,合作社纯收入一下子到了35万元。”陈相公对记者说,建忠书记为村民养驴费的心血最多,大家给他起了个“养驴书记”的雅号,但在他看来,“养驴书记”应该叫做“养殖书记”才对。记者了解到,莘县郝庄、尚庄和东大寺三个村,建起了2个养驴基地,还有2个养鹅基地,加上培育众多的养殖大户、种植大户、百亩家庭农场等,三个村庄上的养殖产业链就齐全啦,村民年收入超过了2万元,贫困的帽子也算彻底摘掉了。
跟记者聊得正欢的王建忠,是省残联派驻莘县张寨镇郝庄村的“第一书记”,也是省派驻“第一书记”聊城党委副书记、莘县党支部书记。他告诉记者,“扶贫先扶思想观念”,是他来莘县调研后得出的结论。
2年前的郝庄村是个典型的后进村。全村410户村民,贫困户占了120多户,占比达25%。全村1230口人,残疾人54名,占全村人口的5%。“郝庄有三多,垃圾土坑多,空闲破院多,残墙断壁多,如果拍抗战电影,现场基本不用改动。”刚进村时,王建忠就听到了不少关于郝庄村的俏皮话。几个村民对他说:“你来扶贫不用住村里,回省里多要钱来给俺们就行”。
“输血式扶贫有积弊。”王建忠与东大寺村、尚庄村“第一书记”郑汉琪、焦永亮一起,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的同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从传统的大水漫灌式扶贫向***改进。“我觉得自己有必要有责任帮助村民先树立起创业的理念,手把手引导他们成为养殖、种植和家庭农场的能手。”王建忠从帮助33岁的残疾青年郝广师开始,让他与自幼双腿残疾的妻子一起,通过大棚养鸡和绣十字绣创业脱贫,成为身残志坚的致富带头人,以激励那些健全村民的致富热情。为树立创业典型,王建忠还将认识的媒体朋友一次次请来,宣传这对残疾夫妻的创业事迹,并奖励他们创业基金1万元。去年,郝广师仅养鸡一项纯收入就超过5万元。
“扶贫,既要给真金白银,更要给思想观念,村民思想认识水平上去了,很多引进项目就能进展顺利,有了好项目,村里就找到了脱贫的路子。”王建忠深有感触地说。记者了解到,扶贫3年来,郝庄新建蔬菜大棚35.5亩,建立扶持贫困户养殖种植基地4个,把上级给的30万扶贫经费,为每个基地补助1万元,并且按每亩2000元对大棚种植户进行奖励,还为20户小养殖户每户给予2000元奖励;给54名残疾人种植养殖补贴,在省残联的1000元基础上,再加每人1000元;村里蔬菜育苗基地,占地300亩,扶持残疾人贫困户5户,对没有种植养殖能力的残疾人户由村委会担保签订协议加入养殖种植合作社,时间两年,由合作社每年给贫困户20%的红利。基本实现残疾人家庭人均年收入3800元以上,达到了100%脱贫的任务目标。
经济条件好了,村里的各项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目前,设计能力10千瓦的太阳能小发电站已经开始建设,工程竣工后,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1.5万元。占地7000平米、高达4米的“垃圾山”也被改造成占地5亩的藕池,即将采取5000元起价让村民竞拍。郝庄村开始变得道路宽敞、环境优美,鱼池四周架起防护网,村级公路旁是北海道黄杨。不仅有了自己的篮球队、妇女舞蹈队、乒乓球队,还在村民家门口建起了图书室。
新闻推荐
□杨秀萍李学军报道本报莘县讯为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确保全县社会治安稳定,莘县公安户政系统贴近服务,编织起亲情“服务网”,积极打造出管理与服务有效结合的工作模式。“...
莘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莘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