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公报》发布会上,住建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如生表示,部分风景名胜区门票价格偏高的问题是存在的,下一步将从加大资金投入等方面采取措施,减少其对门票收入的高度依赖,风景名胜区应该回归公益,降低门票价格,从长远看甚至是免票”。
其实,早在2007年国家发改委就规定旅游景区票价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但这样的禁令还是没能遏制住一些景区频繁涨价的风潮。景区票价步入“百元时代”,甚至有的还朝着“二百元时代”阔步前进。
可一味盯住票价,将旅游经济的大盘子狭隘地定位在门票经济上,不仅有违景区公益性,也是一种不折不扣的短视行为。景区涨价短期内可以为当地财政收入增长带来直接效果,但这会“对冲”一部分随景区票价波动而变化的 “弹性消费需求”;从长远看,是否划算还真不好说。
景区的长远发展,依靠的是旅游经济而非门票经济。旅游经济要算大账,“人气账”更值得期待。近10年前,当杭州实施西湖景区免费新政时,面临着巨大压力,门票收入和管理投入两者一减一增,使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每年增加约7400万元的负担,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但看似“舍”去了一张张门票,西湖却激活了“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方位旅游休闲消费。2011年,杭州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63.84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317.5%。
两相对比,“人气账”的比较优势立刻显现。显然,若要从当地长远发展考虑,多算算 “人气账”,就会发现景区免费不是“让利”而是“获益”。 志灵
新闻推荐
早报讯 楼道内堆放的木头和杂物因为天气潮湿发出一股霉味,70岁的王老太想把木头搬到门口晒晒,没想到在收拾时,一只黑色的大老鼠突然从木头底下钻出来,她感觉脚踝一疼,摔倒在地上。前晚8时左右,老人被家...
阳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