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仍是硬道理,必须努力实现发展,但发展也要有利于生态和环保,“我们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发达国家在生态环保领域积累了很多经验,也有许多教训,都需要汲取。“我们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种方式代价太大。”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已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对生态环保的投入越来越多。相信中国能够闯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之路,在更加发达的同时也更加美丽,以较小的环境代价实现“中国梦”。——— 戴秉国
●哥伦比亚大学、麦肯锡公司和清华大学共同实施的“城市中国计划”发布2011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指出,中国城市已走过收入增长导致环境恶化的阶段,未来有望步入经济与环境同步发展的可持续增长新轨道。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环境质量在国家(或城市)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呈下降趋势;但当国家(或城市)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情况就会逆转,环境质量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逐渐得到改善。报告分析表明,中国主要大城市已跨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临界点,未来将进入经济增长伴随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城市中国计划联席主席、麦肯锡咨询公司全球资深董事华强森表示,中国的很多城市已经具备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条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的持续推进,中国应该并且能够更多地侧重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推动社会服务均等化。———《财经》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由环保引发的群体冲突时有发生。值得注意的是,不少项目通过了环评,甚至是国家或省里确定的重点产业项目。这表明,中国社会发展正进入一个特殊的环保敏感期:一方面,“发展中”这一现实国情还绕不开产业的梯度转移,一些工业项目也不可能做到“零污染”;另一方面,民众的环境意识与权利意识在迅速提升。环境利益冲突既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成为发展转型的一种折射。———《人民日报》
●地方政府有必要从环保风波这些新矛盾新问题中吸取教训,进而审视自己。促进公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固然需要公民理性表达诉求,更需要政府成为负责任的透明政府。做责任政府,就是要将自己从具体的经济利益纠葛中独立出来,成为公共利益的执行者、经济利益的平衡者。同时,给予群众权利诉求的正常通路,确立公开透明的决策机制、营造包容性舆论环境,维护包括行政诉讼在内的司法公正,推进执政方式的现代化。——— 郝洪
●我们看到,公众理性维权的意识渐强。这表明,在今天中国,大多数人仍然希望国家在稳定的轨道上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这是我们理性解决社会问题的基础。珍惜这个基础,建立良性互动机制,相信我们能够应对社会发展转型的一切挑战。———《人民日报》
●从什邡到启东,某些地方政府给社会的印象是,他们在背着公众做违反公共利益的决定,只要出现大规模抗议,就会立刻改变之前的决定,各方为此都支付了不小的代价。这样的“多输”结果,让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参与”的价值。或许从骨子里,有些地方官员还有一种“愚民思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觉得老百姓只要跟着走就行了,至于怎么决策、怎么发展经济,你不必知道,总觉得可以完全代替民众关门决策、拍脑袋决策;而与其对应的考核,常常只以GDP为关键标准,发展方式、民主水平等并没有充分吸纳进来,于是便可以不惜代价地以污染换GDP,似乎只要经济上去了,什么都能上去。今时今日,民众对环境污染的敏感非常强烈,对监督权力运行的欲望也非常强烈,这时还秉持这些陈腐思维,肯定要栽跟头。矛盾与冲突,一定要敞开来暴露在前头,而最好的路径,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吸纳群众的参与,参与决策、参与监督。只要参与进来了,纵然有摩擦也不会酿成碰撞,纵然有矛盾也不会酿成火药桶。一个开放参与的权力图谱,或许会慢一些、复杂一些,但一定会稳一些、安全一些。——— 毕诗成
●对自我生产环境的关切,是一种本能,这也就意味着“参与”,是一种无法阻挡的社会诉求,排斥阻挡、遮掩欺瞒无疑是在自造舆情的堰塞湖;有序吸纳、温和疏导,才能实现更富意义的社会多赢。要么温和参与,要么就会激烈参与,温和参与,释放的是正能量,激烈参与,释放的是负能量。这几年,中央一再强调要民主决策,对于那些总是不能理解其深邃内涵、总做表面文章的个别地方官员来说,实在需要多一些“不换脑筋就换人”。——— 中国青年报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把环保看作是一种意识。但是,伴随着时代发展,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对环保用生命付出的代价,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环保更是一种权益。也就是说,人们不再把环保看作是可有可无的“软件”,或者视为一种超前的思虑,而是将其作为与切身生活权、安居权、生命权息息相关的一种权益。可以预估的是,未来民众对一些大而皇之的政治概念或许会失去兴趣,但对发生在身边、家边的环境变化则会给予更加紧密乃至过于敏感的关注,并且会采取一些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践行这类关注。这样的过程,西方国家早已有所经历。——— 蒋丰
●基于从环保意识到环保权益的变化,地方政府、媒体、企业对待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方法也需要做出转变。政府方面在审查投资企业的立项过程中,不应仅把环保内容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一种审查与被审查的过程,更应主动公示给当地社区居民,让其有知情权,并且允许质疑和讨论。与此同时,企业也应加强说明解释,在投资地推出诸如说明会、展示板、把宣传材料送到家等活动,不至于出现问题后都由政府承担责任。与此同时,媒体也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环保问题,许多知识和标准并不是百姓能够完全、及时、正确掌握的。因此,媒体就承担着普及科学知识的重任,让百姓的环保权益有据可依,而不是激情使然,从而达到理性维护环保权益的目的。——— 环球时报
●环境恶化让经济发展失去意义。——— 张曙光
新闻推荐
别动不动都拼爹“你干什么你?”正说话时,蓝妺去而复返,气势汹汹地抬腿就踢,“你是谁?你凭什么打他?你浑蛋!”蓝妺踢的不是让她痛哭大骂的顾南,而是踢何方远,不但踢,还推搡何方远:“你滚开,你是浑蛋。...
阳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阳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