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新闻 临清新闻 阳谷新闻 莘县新闻 茌平新闻 东阿新闻 冠县新闻 高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聊城市 > 阳谷新闻 > 正文

家风在生活中,家风在生活中

来源:青岛早报 2014-03-03 12:53   https://www.yybnet.net/

母亲虽不识字,也没有成套的家规家风,但是平常说的一些话,看似平淡,却带有朴素的哲理……”

我自幼丧父,是母亲一手把我们弟兄拉扯大。母亲虽不识字,也没有成套的家规家风,但是平常说的一些话,看似平淡,却带有朴素的哲理,对我们一生产生深刻影响。

记得我四岁左右,有一次吃早饭,母亲一早,冒着露水去坡里剜了一些苦菜子,把它洗得干干净净地放在碟子里,炕桌上还放着一碟子面酱。母亲让我们拿苦菜子蘸酱吃。第一次吃苦菜,我吃了一口很苦,就把苦菜扔到炕桌上,说:“我不吃,倍苦倍苦的。”但母亲并不生气,捡起来填进口里说:“小时候能吃苦,长大能享福啊!”我听了这话和二哥争着吃苦菜,开始觉得苦,却越嚼越香。母亲接着说:“做人是一个理儿,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上甜。”就是这句不起眼的话,对我一生产生很大影响,每当学习、工作遇到困难时,我就想起母亲说的这句话,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勇气。

解放初,农村的生活比较困难,我家每月就靠卖十几个鸡蛋置办油盐酱醋。但是再困难,春天吃鱼的时节,母亲也要买几条鱼,煎一煎,让我和二哥给姥姥和姑母送去。末后,只剩一条鱼我们全家打牙祭。上世纪50年代初,姥姥去世,姥爷半身不遂,虽然母亲姊妹四个,但她一个人承担照顾姥爷的责任。为了方便,她把姥爷接到家里,在一个炕上睡,一个女人给姥爷挖屎倒尿,煎药、吃药,还经常给姥爷擦洗身上,直到姥爷去世。母亲的行动,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老实说,母亲的孝道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

母亲从小跟姥爷学会扎针、拔罐和用两服中药治病的技艺。那时,农村缺医少药,老百姓没有钱请大夫治病。有个头痛脑热的挨挨就过去了,实在不行了就找母亲扎针、拔罐。母亲总是热情接待,根据病情需要该扎针的扎针,该拔罐的拔罐,从来不马虎。有一年冬天,大约凌晨三点钟,邻居拴柱他娘病了,叫母亲去扎针。母亲回来感冒了。哥哥就埋怨她。母亲把脸一板,说:“你们懂什么?老古语说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其实,母亲也未必知道什么是“七级浮屠”?但她知道,救死扶伤是为子孙后代增福增寿,而传达出的信息却是佛家行善的用语。

母亲晚年,吃斋念佛。我虽是唯物主义者,但我很理解和尊重她的信仰。她吃斋念佛有个精神寄托,我们子女也放心。当时,我当一任处级小官,母亲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儿子有了出息,担忧的是怕我犯错误。她常在我面前念叨:“碗里够吃的,别去吃碗外的。”“多做好事,莫问前程。”对于母亲的教诲,我是不敢懈怠,我牢记这两句话并作为人生的信条。其实,母亲的家教、家风就是这样润物细无声地浇灌我们,同样,我对子女的教育,也是身教重于言教,渗透在平常生活中。

◎侯修圃

作者简介:作家。已出版《三楼巷》等散文集7部,诗集1部,计200余万字。荣获中国首届当代散文奖和中国散文华表奖。

新闻推荐

第二实验中学八年级班王蕴涵人生到处有风景只要你有一

第二实验中学八年级(3)班 王蕴涵人生到处有风景,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生活在当今时代的我们,总是感慨时间流逝之快,不知道所谓的“时间去哪儿了”。记得曾读过一本书,书中的一句话让我苦苦思索良久...

阳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阳谷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家风在生活中,家风在生活中)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