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肖芳
10月22日,记者走进阳谷县阎楼镇胡马村、周庄村,可见主要道路已经用沥青或水泥进行硬化,路两侧干净整洁,没有杂草、柴垛或生活垃圾。每隔几十米,就放置一个垃圾桶。农户房前屋后,也鲜见随意丢弃的垃圾。
村庄里墙壁上、电线杆上,“管住脏乱差,造福老百姓”、“干群齐动手、村庄换新颜”、“以讲究卫生为荣,以破坏环境为耻”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不时还能见到有村民提着垃圾袋来到街上,自觉地将垃圾丢到垃圾桶内,维护村庄环境干净整洁。
胡马村的陆玉林(化名),就住在村里主干道的沿线。她表示,村里每天都有清洁人员负责打扫,还有专人负责清运垃圾。“村庄环境搞得干干净净的,我们住着也舒服。”
但是,如火如荼的乡村环境清洁运动,仍然留下了卫生“死角”。胡马村、周庄村的多名村民向记者透露,村内其实还有多年堆积而成的垃圾场,至今没有得到彻底清理。
在胡马村150号、151号住户以南,记者看到了一片篮球场大小的池塘。该池塘四周已经堆出了几座高高的垃圾山,污浊的水面上漂浮着大量生活垃圾,俨然一个露天垃圾场。
与之类似,周庄村以东的一片洼地,也成为村民们倾倒垃圾的场所。周庄村西头,虽然放置了一个垃圾桶,但垃圾桶的后面,便是一处垃圾遍布、未曾清理的排水沟。
这些环卫“死角”的存在,让“乡村文明行动”的效果大打折扣,也给城乡环卫一体化留下了难以治愈的“顽疾”。
对于这些环卫“死角”,周庄村一位不愿具名的村干部表示:村里也想趁热打铁把这些垃圾坑彻底清理,但无论是填埋还是外运,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这是一般村集体难以承担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有限,根本拿不出这笔费用。现在留守的村民又多是老人、妇女、儿童,能维持卫生现状就不错了。要想彻底清理这些垃圾坑,如果没有上面支持,实在有心无力!”
新闻推荐
□肖明磊报道为关注少年儿童精神健康,让孩子们在校园快乐成长,阳谷县在各学校设立“心理驿站”。每个“心理驿站”至少有两名以上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专职心理辅导师,对学生进行精神...
阳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阳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