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锐
大巴车上女孩遭猥亵,司机乘客漠然无视;微博上遇自杀直播,网友热情围观起哄。本周,这些或静寂冷漠或暴力喧嚣的时刻,拷问着每个人:过客匆匆,看客冷漠,我们是不是下一个?
旧社会的腐朽已渐行渐远,然而鲁迅笔下的冷漠看客却仍乍隐乍现。本周,一些很让人不爽的消息引发了持续的关注和讨论。
在一辆大巴车上,22岁女孩遭遇一男子猥亵。女孩反抗并向大巴车司机求救并要求其报警,司机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女孩被犯罪嫌疑人拖下车殴打……司机的不作为,是否有违职业操守?满车的乘客,为什么全如过客,没有一个人肯去帮她?
不要说你不在现场。那些不在现场的围观者,或许更放肆、更可怕。
网友小曾在微博上直播其自杀经过,虽引发数万条转发和评论,但最终去了。一度,小曾似乎动摇过自杀的念头,但有人说“不行”,也有人说“你必须死”。其自杀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但网络起哄起到的作用,实际上就如围观跳楼者的那些哄客一样,或许正是压垮自杀者的最后一根稻草。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好人有好报”,说的是中华民族崇尚道德的传统。然时至今日,受教育的人多了,看客似乎并没有减少。这些年,我们身边发生了太多让人感叹“人心不古”的事情。有人不想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看看热闹可以,但助人为乐耗时费神,有时还要掏腰包,还是把机会留给别人吧;有人不敢管,见义勇为反而被讹诈的事件不时见报,特别是“彭宇案”以后,“扶老人有风险”……
有人说,如同乌龟进化出龟壳,冷漠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表现,中国人的固有的冷漠态度,源于法律的不健全,以及个人权益得不到保障;也有人分析到文化层面,说看客泛滥与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有关,因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枪打出头鸟”、“明哲保身”等信条,我们习惯于“各扫门前雪”的生活态度,冷漠只是我们一种习惯的文化;甚至有人分析到潜意识领域,说崇拜皇权的民族潜意识深植于内心,习惯察言观色,喜欢见机行事,遇到突发事件时,自然不会有人自告奋勇地站出来……
或许他们都对吧。毕竟,不能苛责趋利避害。人在做事前难免会考虑代价,尤其是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时。
或许,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生活在异乡的城市街头,即便不少人在某座城市打拼多年,甚至安居乐业,但心是否与城融为一体?能不能把这座挥洒过汗水的城市当成乡土家园?这种“过客心理”,难免让人对这座城市里的人和事抱以冷漠的态度。
倘若冷漠从个体性格成为一种社会态度,人人自危的压力就会笼罩每个人。冷漠困境不是一天形成的,走出道德困境也并非一朝一夕。良知未泯、爱心依旧,才可能“以冷眼围观为耻,以助人为乐为荣”。当大多数人看到这些事件时,还能感到愤怒、悲哀与羞愧,我们还有希望。当友善的行为得到保护和推崇,人们才不会怀疑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
旁观和冷漠,短暂的狂欢消费过后,徒留孤寂和失落;声援和付出,才能横扫焦虑和不安,生活才可能更美好。
新闻推荐
近日,省财政下达2015年第二批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补助资金7.3亿元,累计下达补助资金79亿元。从2015年起,全省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不低于75元提高到85元,增长13.3%,比国家规定水平高出...
阳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