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新闻 临夏县新闻 康乐新闻 广河新闻 永靖新闻 和政新闻 东乡族新闻 积石山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临夏州 > 和政新闻 > 正文

甘沟门古城残存的城墙讲诸桥是一座神秘的桥梁它曾经走

来源:兰州晨报 2013-03-23 14:39   https://www.yybnet.net/

甘沟门古城残存的城墙。

讲诸桥是一座神秘的桥梁。它曾经走入苏轼笔下,但却留下了重重迷雾。

千年后,笼罩这座桥上的迷雾依旧。至今,人们仍在探究讲诸桥到底在何方?

苏轼之诗

北宋大文豪苏轼虽然未曾到过甘肃南部,但却意外地将一座甘肃南部的桥梁写入了他的诗句。它便是讲诸桥。翻开苏轼文集,我们找到了苏轼的《获鬼章二十韵》。这首诗的开头苏轼这样写道:“青唐有逋寇,白首已穷妖。窃据临洮郡,潜通讲诸桥……”

这首诗记录了北宋王朝收复河湟地区发生一次激战,即熙河之役。这场战斗中,宋军兵分两路,突袭青唐地区吐蕃部落,擒获了酋长鬼章。这场战斗的发生地方,就在今定西、甘南地区境内。从苏轼的诗句来看,讲诸桥是古临洮郡境内的一座桥梁。它到底在哪里人们却众说纷纭。

元月上旬,我们和几位朋友出和政县城,一路往东南而去,寻访一座古城遗址。在这次野外寻访中,我们却意外地踏上了讲诸桥遗址和新修的“讲诸桥”。这让我们至今惊喜不已。

刚出和政县城我们就和连绵群山迎面相遇。群山连绵,沟壑纵横是和政的地理特点。这片处在甘肃东南部的临夏盆地内的地域,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汇地带。这里的沟壑与黄土高原的沟壑截然不同。如果说黄土高原的沟壑是隐藏在大地腹地中的沟壑,至少在表面上,让人们忽视了它们。而和政沟壑却表现出一种大山大河般的直接,这种直接却让我们不得不直面,是一种无法躲过的沟壑。

路就修在沟里,小河也沿着沟壑自然流淌。沟壑两边的山大多在两三千米,不高不低,给人一种中规中矩的感觉。而也正是这种中规中矩,却让人有种无法逾越的无力感。

我们前往的地方是和政新营乡的一个小村。顺着公路,我们进到了一条沟里,公路沿沟而修,曲曲弯弯,穿村过沟。路的拐弯处“埋伏”着不大不小的冰溜子,这让我们不得不小心前行。大约四五十分钟后,我们抵达新营乡,这个小镇很是安静,有些空旷的街道上,人们三三两两悠然而行,全然看不到其他小镇那种人声鼎沸的景象。在车上和政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张廷华说,小镇边上有座古城,值得一看。张廷华认为,这座城应该就是讲诸城。而苏轼笔下的讲诸桥就在小镇外面的一条小河上。

讲诸之桥

讲诸城也写作讲朱城、讲渚城,亦称嘉木卓城,这是一座在宋代就有的古城。在宋代收复河湟的战役中,它和众多古城堡,起着控制河湟地区沟壑要津的作用,在军事上有比较高的价值。故而,为当时军事家们所重视。讲诸城和河湟地区的诸多古城见诸当时的各种公文以及宋史。

这座古城原为吐蕃人所占据。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夏六月,吐蕃的河南大首领边厮波结,将错凿、讲诸、一公、当标四城投降,这四座城才为宋军所有。不过,宋军很快就放弃了这些城堡。过了几年,才再次被宋军收复。这些城中,除一公改为循化城,当标改安疆砦。讲诸城和错凿城不见记述,古城就这样被层层迷雾所笼罩了。人们只能推断,这些城应该都在河州之南。真是这样的吗?

在擒获吐蕃酋长鬼章的诗词中,苏轼写道青唐吐蕃酋长“潜通讲诸桥”,这座桥才引起后人的关注。但这座桥究竟在哪里?人们都说不清。张廷华的话,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我们决定拐过去看看,那座曾经走入苏轼笔下的古城究竟是何种情形。

在张廷华的带领下,我们从小镇中心的十字路口,拐到了一座小学门口。学校名叫甘沟学校,很小,但校园内的树木却粗壮茂密,看得出来这座小学也有些历史了。在校园里,我们一眼就看到了学校围墙有些与众不同,前面是红砖围墙,后面则是土城墙。“学校的围墙就是古城城墙。”张廷华说。

校园内正在施工,绕过工地,穿过几排简易房后,就到了学校的后门。这时,才发现古城墙就猛然和我们面对面而立,可惜年代久远,城墙已经失去了曾经的雄壮,如同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蜷缩在大地上。顺着小道,上了古城墙,城墙并不高,残迹高2米多,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上小下大的土堆,不过与普通土堆不同的是,这个“土堆”延续得很长,能看得出来这是一座古城。年代久远了,古城墙上长满了各种灌木和大树,我们顺着学生们踩出的小路,慢慢往前走。这座古城大体呈方形,城角上用大木头加固过,大约150米见方。上世纪六十年代,修公路时古城两面的城墙被毁。城内,一面是乡政府,一面是小学。我们眼前的城墙,就是这座古城的最后遗迹了。

这座古城坐落在甘沟门村内,人们便把它叫做甘沟门古城。甘沟门村河沿社的村民买金银告诉我们,他们七八岁时,古城还比较完整,城墙高大而雄伟。我们问:“有没有挖出过什么东西?”他说:“没有听说过!”

下了城墙,张廷华说,讲诸桥就在古城附近。张廷华带着我顺着古城前面的公路往前而行。在距离古城一百多米的地方,就是一个深沟,公路拐了近乎直角的大弯,眼前是一条小河。虽然在冬季河水依然汹涌,一座红砖砌就的拱形石拱桥。“这就是新修的讲诸桥了。”张廷华说。

我们顺着桥边的极其陡峭的路,下到河边,这时才蓦然发现,河底距离坡顶大约有四五十米高。如此高峻的河岸,再加上汹涌的河水,在古代这都是不可逾越的天险。

千古迷雾

讲诸城和讲诸桥紧密相连,但对它们的具体位置却众说纷纭。有人说,在积石山县的大河家附近的黄河南岸。也有人说,在夏河县的完嘎滩。而甘沟门古城为讲诸城则又是另一种说法。

冬季草木枯萎,山川萧瑟,当年金戈铁马已被桥上轰鸣作响的三马子所取代。“潜通讲诸桥”的背后是宋军擒获吐蕃部落酋长鬼章之战。这是一场长途奔袭之战,当时鬼章占据洮州。熙河总管姚兕、种谊率军讨之,他们兵分两路,沿洮水而进。当时,姚兕部在洮西,捣讲诸城见河州,派人走小路,焚烧黄河桥……而在洮水东部的种谊,进至洮州,在壁青藏峡击败鬼章兵,追击擒获鬼章。在苏轼的笔下,开头第二句就点明了,吐蕃酋长“窃据临洮郡,潜通讲诸桥”的事实,然后,写了宋军获胜的经过,最后却对关西将提出告诫“慎重关西将,奇功勿再要。”显然,讲诸桥是河湟地区的要津,否则苏轼也不会专门点出讲诸桥。

为何这里会是讲诸桥?张廷华认为,从交通来看,这里是通往新营乡所在河谷,是通往河湟、甘南的交通要道,早在元代人们就是从这里出发探查黄河源头的。可见,这里的交通非常便利。而在一些史书记载:讲诸城距离河州不远。《甘南通志·古迹》载:“讲朱城,在州南一百里,本番族所置。”有些史籍中提到“捣讲朱城见河州……”从这些地理条件来考察,这座古城应该是讲诸城。

在另一方面,讲诸城的军事意义非常大,这里长期驻兵,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当兵所带的生活用品比较少,因为不会遗失在城内,这也是古城中为何没有东西出土的原因。张廷华说,这些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考察,更详细工作需要更多专家进行,才能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古城是先辈们留在大地上的记忆, 一座古城有一段传奇,一片大地有它的记忆。讲诸桥,便是一段往事载体。走过大地,我们静读前人诗篇,能感受他们曾经的风云往事。

文/图本报首席记者 王文元

新闻推荐

太子山是和政众多泉水的源头俯瞰和政县城滴珠山顶的古

太子山是和政众多泉水的源头。 俯瞰和政县城。 滴珠山顶的古城墙。 滴珠山山门。 滴珠山瀑布。 龙泉边玩耍的小孩。 大泉飞泻。 长流水边洗蒸笼的老人。 ...

和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和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甘沟门古城残存的城墙讲诸桥是一座神秘的桥梁它曾经走)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