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宏莲、祁鸿福姐弟及他们残破的家。
一边是20岁的姐姐笑容灿烂,一边是19岁的弟弟愁容不展。姐姐说,弟弟终于考上大学了,希望他好好学习,以后可以有个好工作,好出路;弟弟说,大学4年,我的学费怎么办?
姐姐辍学供弟弟读书
没有大门,甚至连院墙也没有,7月9日下午,19岁的祁鸿福站在自家衰败不堪的土坯房檐下,望着已经下了两天的雨着急,雨下个不停,就没法到附近的建筑工地去上班,耽搁一天就少挣100元钱,这对他来说,是多大的损失啊。“就是当搬运工,水泥,钢筋,啥都搬,虽然苦点,但是一天能给100元,我要是干上一个月,就能挣够一个学期的生活费了。”祁鸿福说。
祁鸿福家在和政县吊滩乡狼土泉村,在今年的高考中,他考了理科484分的成绩。虽然离一本线还差着几分,但是姐姐祁宏莲对于弟弟的成绩却很满意,每次一说到弟弟即将上大学,这个黑黑瘦瘦的20岁女孩,总是笑得一脸灿烂。
在2009年之前,这个清贫的家庭是其乐融融的四口之家,祁宏莲和祁鸿福姐弟二人被父亲送到学校,希望将来能考上大学。但不幸的是,2009年,父亲病逝,这个家庭突然陷入了绝境:家里断绝了所有的经济来源,母亲又是聋哑人,体弱常年有病,需要人照顾。这时,正在读高一的祁宏莲毅然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自己辍学务农,养家照顾母亲,弟弟继续上学。从此,这个年仅16岁的女孩,开始里里外外地操持家务,种地养羊,挑起一个家庭的重担。
“姐姐当时的学习成绩也很好,如果她也有机会考大学,一定能考得更好。”祁鸿福歉疚地说。同样让他觉得歉疚的还有自己的叔叔,父亲去世前,叔叔本来已经打算成家了,因为父亲去世,叔叔开始照顾这个家,婚事被耽搁下来,至今也未成家。
“叔叔在外面打工挣钱接济我们,姐姐就在家里种地,照顾妈妈,供我上学。”祁鸿福说,高考成绩出来后,他急忙给酒泉打工的叔叔报喜,但祁鸿福清楚,自己4年的大学费用,对这个家庭来说,是难以承受之重。
上学路上爱心相伴
“其实当时父亲去世的时候,我就以为自己再也没有机会读书了。”祁鸿福说。那时,他才15岁,刚读初三,面临初中毕业。“当时想着辍学,外出打工挣钱。但是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都为我捐款,姐姐也辍学了,就这样坚持着上了高中。”
进入和政中学后,在学校的帮助下,祁鸿福又获得了一个爱心资助的机会,一位爱心人士每个学期资助他2000元。在学校老师的鼓励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祁鸿福开始静下心来学习。为了节省花销,他每周从学校步行回家,周末在家里帮姐姐做一些力气活,然后再背着馍馍返回学校。
学习累了的时候,祁鸿福喜欢打乒乓球来给自己解压,“我的乒乓球打得很好。”这个看起来瘦弱而腼腆的男孩子,在提到乒乓球时表现出少有的兴奋,同样的兴奋还洋溢在他提到兵书的时候,读兵书是祁鸿福最大的课余爱好,虽然因为家庭条件和学习时间所限,他读过的兵书也只有一本《孙子兵法》,但他对读兵书有一种强烈的爱好:“兵书里讲的那些个计谋计策,其实也是一种思考方式。”祁鸿福对谋略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
“我现在还没想过大学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就是希望雨能尽快停下来,我能多挣点钱。”祁鸿福说,他填报的志愿是兰州理工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学校离家近一点,一来可以降低上学的费用,二来如果家里有什么事,也方便回家给姐姐帮忙,而被几年来繁重的劳动所累,已经有着与年龄并不相符的成熟的祁宏莲,总是笑着说:“好好学习,等以后大学毕业了,能有个好工作。”
“等以后有了工作,我一定对你好,让你过上好日子。”祁鸿福对姐姐说。
文/图 本报记者 赵莉 实习生 李斯斯
新闻推荐
位于临夏州和政县循环经济开发区的甘肃云发商贸公司,投资1.36亿元,在建成集饲草料种植、肉牛育肥繁育、有机肥加工、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存贮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基础上,建成省内...
和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和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