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带领村民奔小康
本报记者 陈泳
和政县城关镇麻藏村,是一个气候宜人,风景优美的川区村庄。虽然离县城较近,交通便利,但村里人长年依靠种植小麦、玉米生活,没有额外的经济收入。用村民王世全的话说,“除了外出务工的,大多数人没有闲钱。”
能出去的靠打工挣钱,出不去的人怎么办?2007年,村民包青春开始向邻县的育苗户学习苗木种植,在自家的地里育了5亩云杉。“刚开始育了2万株,都是20厘米的小苗,7毛钱一株。3年后,苗子长到了80厘米,一株能卖16元。我卖掉了2000多株,收入3万多元。”包青春说。
看到苗木市场的前景后,包青春联合村里的5户人,集资10万元育了20亩云杉,并在2009年成立了林源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里有了自己的合作社,村民们纷纷出钱、出地,入股参加合作社,苗木产业一下子成了麻藏村的“新兴产业”。王世全也成了合作社的理事,他说:“合作社壮大得很快,发展到今天,已经有1100亩地,成员121户,注册资金达到600万元。”
2013年,合作社一次性付清了750亩群众耕地5年的租金,共180多万元。这样一来,一下子解决了许多村民手中没钱的“窘境”。
61岁的张桂英是本村人,家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去了,10亩地成了她和老伴忙不过来的“负担”。2013年,张桂英把5亩地以1年2500元的价格流转给了合作社。“合作社一次给了5年的钱,我平时还在合作社打工挣钱呢!”她笑着说:“活不重,主要是除草,一年陆陆续续能干60多天,1天70元,能收入4000多元。”
王世全说:“成立合作社是一件好事,村里无法外出务工的人,既可以照顾家庭,又可以在家门口挣钱了,生产生活两不误。”
新闻推荐
商报讯(首席记者金奉乾)在猴年春节来临之际,省卫生计生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前日赴临夏州和政县新庄乡将台村开展***慰问暨节前送温暖活动,向评选出的40户“勤劳致富家庭”“公益热心家...
和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和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