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新闻 临夏县新闻 康乐新闻 广河新闻 永靖新闻 和政新闻 东乡族新闻 积石山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临夏州 > 和政新闻 > 正文

集中攻坚破难题精准发力拔穷根——访中共和政县委书记李国辉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2016-06-28 23:42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刘延海

和政县是国家六盘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甘肃省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之一。面对全县2014年底仍有贫困人口3.74万人的实际,和政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州部署要求,坚定不移地把***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艰巨的使命、最紧迫的工作,举全县之力、集各方之智,坚持思想向扶贫看齐,政策向扶贫倾斜,资金向扶贫聚焦,力量向扶贫集中,探索实践了一条符合和政实际的脱贫攻坚的新路子。近日,记者就和政县的脱贫攻坚推进实施情况采访了中共和政县委书记李国辉。

记者:李书记,***精准脱贫工作全面开展以来,结合全县实际,和政县在脱贫攻坚上确立了怎样的脱贫攻坚思路,取得了哪些脱贫成果?

李国辉:***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中央、省州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全力推进。突出“三个关键”,全面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突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思路举措。县上始终把脱贫攻坚摆在全县工作的大局中去思考、去研究、去谋划,在吃透中央省州政策、紧密结合县情实际、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抓两头”的工作思路,即:一头抓多方投入强基础,在全面落实省州“1+17”方案的基础上,有效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全力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一头抓四管齐下促增收,培育壮大种植、养殖、劳务、旅游等富民产业,全方位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努力达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网络信息“五通”;有住房、有学校及幼儿园、有村民文化活动场所、有主导产业、有卫生室、有农村合作医疗、有养老保障、有互助社、有电商、有金融点“十有”;行路方便、上学方便、就医方便、用水方便、农产品交易方便、贷款方便“六方便”,明确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主攻方向和着力重点。

突出以上率下,从严靠实各方责任。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落实第一责任,四大家主要领导、各常委联系12个贫困乡镇,全体县级干部全覆盖联系56个贫困村,分片包干、一抓到底,不脱贫不脱钩。建立健全了***责任清单,明确了全县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主管单位、相关部门、乡镇、驻村工作队、双联单位、双联干部、村班子、贫困户的“十方责任”,构建了县、乡镇、村、户四级联动,“清单式”履责的工作格局。

突出精准到位,增强脱贫工作实效。为确保按期实现整县脱贫目标,县上绘制了贫困村脱贫作战图,进一步增强了脱贫攻坚的针对性和精准性。2015年整合各类项目资金3.68亿元,在56个贫困村集中实施了基础设施、产业扶持等项目,着力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其中投资4210万元对预脱贫的4个贫困村从道路硬化、危旧房改造、安全饮水、幼儿园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倾斜扶持,做到了扶贫资源的精准配置,夯实了发展基础。为全方位加快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步伐,坚持金融聚焦扶贫,累计发放***、双联惠农、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贷款等各类贷款3.15亿元,有效破解了贫困群众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坚持电商助推扶贫,建成甘肃慧聚、小麦加等电子商务公司和网店30多家,去年交易额达700多万元,和政县还被确定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截至2014年底,全县精准识别出贫困人口8474户3.74万人。

2015年,经过努力全县脱贫2023户9000人,新庄乡奋斗、买家集镇石咀和团结、罗家集乡张家山4个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000元,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底的23.61%下降到2015年底的18.02%,下降5.59个百分点。

记者:李书记,作为贫困县,和政县各方面欠账较多,制约发展的短板突出,在补齐发展的短板上,和政县都实施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李国辉:县上紧扣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三个重点”,全面补齐脱贫攻坚短板。围绕紧扣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增强发展后劲。2015年以来,投资2.57亿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2个、民生水利项目15个、硬化村社道路325公里、改造农村危旧房5300户、建成易地搬迁安置点12处615户,全县自然村动力电覆盖率达100%、通村道路硬化率达100%、自来水安全工程入户率达93.8%、农村D级危房率下降37.5%,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围绕紧扣富民产业培育,全力增加群众收入。按照“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群众”的理念,引导群众调整种植业结构,积极发展壮大富民多元产业。依托古动物化石、松鸣岩4A级景区等,精心打造旅游产业,实施了松鸣小镇综合开发等项目,特别是投资7.3亿元的松鸣岩户外健身训练基地一期项目的建成运营,有效拉长了旅游周期,填补了我县乃至临夏州冬季旅游的空白,全县去年游客接待人数达到22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9.5亿元;依托八八啤特果有限公司,做大做强林果产业,啤特果种植面积达14万亩,产值达1.2亿元;依托云发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奇胜源生态养苑等,大力发展畜牧产业,规模养殖场达105个,畜牧业增加值达1.3亿元;依托星月菜籽油生产线等,持续壮大油菜产业,油菜种植面积达15万亩,产值达1.4亿元;依托甘肃复兴厚中藏回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园等,全力培育中药材产业,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8万亩,产值达1.2亿元;稳步推进劳务产业,劳务产业创收7.64亿元。

围绕紧扣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促进发展成果共享。坚持发展教育推进智力脱贫,2015年以来,投资2.14亿元实施了46所薄弱学校改造、94所村级幼儿园等教育基础设施项目,实现了学前到高中的15年教育全免费,贫困村适龄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达71.6%,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入学率达99.8%,初中入学率达98%。着力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投资1.5亿元实施了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全县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的覆盖率达100%。还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农家书屋的全覆盖。持续推进社会保障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共落实各项惠民资金4.6亿元,城乡低保覆盖率达3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6.6%,新农合参合率达98.89%。

记者:李书记,在加快脱贫攻坚的进程中,和政县进行了哪些创新和实践?

李国辉:县上始终把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作为***精准脱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扣重点难点,坚持双联行动、党的建设、作风建设与脱贫攻坚的“三个融合”,加快全县脱贫攻坚的进程。

坚持双联行动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紧扣省委“不脱贫不脱钩”和“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的要求,把“六大任务”、“三大行动”和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全方位、立体式推进,实现了全县56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847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的“三个全覆盖”。2015年以来,省州县三级干部联动,协调落实项目32个3550万元,捐款捐物478万元,办实事好事590件。

坚持党的建设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牢固树立“抓扶贫为党建建平台,抓党建为扶贫添动力”的理念,深入实施基层党建“五大工程”,先后选派11名优秀机关干部到乡镇、村挂职,调整59名大学生村官全部到贫困村任职,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26个,改扩建村级活动场所30个,进一步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开展“五型”党组织和党建示范点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县级干部联系3名贫困党员、科级干部联系2名贫困党员、一般干部联系1名贫困党员的“321五帮”活动,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提高了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坚持作风建设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县上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脱贫攻坚决胜的关键之举,用***成效检验干部作风,用干部作风来保障***,实现了作风建设与***互促互进。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持续加大对扶贫资金使用、惠民政策落实、农村“三资”管理等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力度,先后对损害群众利益的3名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对15名干部给予了党政纪处分,为脱贫攻坚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记者:李书记,脱贫攻坚任务繁重,成绩来之不易,和政县脱贫攻坚这一成效的取得,您认为都有哪些可圈可点的亮点?

李国辉:脱贫攻坚任务重、压力大,围绕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保障和探索实践。

领导重视、精力聚焦是脱贫攻坚决胜的前提。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牢固树立“一号工程”意识,每逢会议必讲扶贫,工作安排紧扣扶贫,日常检查必看扶贫,追责问效不离扶贫,督促引导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把心思放在脱贫攻坚上、把精力用在脱贫攻坚上、把业绩体现在脱贫攻坚上,为脱贫攻坚决胜奠定了坚实基础。

整合资源、精准施策是脱贫攻坚决胜的关键。按照“统一管理、分类实施、用途不变”的原则,整合危旧房改造、道路硬化、安全饮水等各类项目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聚焦发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项目资金的组合效应,有效增强了脱贫成效。

大胆探索、创新实践是脱贫攻坚决胜的支撑。依托区域资源优势,结合贫困村、贫困户实际,创新思路举措,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贷款+入股+就业+分红”、“农户+土地流转+就业”等扶贫模式,既拓宽了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又助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和政实际的脱贫攻坚之路。

催生内力、激发活力是脱贫攻坚决胜的根本。充分发挥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的作用,大力宣传扶贫政策,帮助制定脱贫措施,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牢固树立脱贫攻坚主人翁意识,通过自己的双手苦干脱贫、实干兴家、巧干致富,最终实现整体脱贫奔小康的梦想。

凝聚合力、整体发力是脱贫攻坚决胜的保证。我们不断深化定点帮扶和东西协作,主动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广泛动员企业、社会组织和各阶层、各领域人士参与脱贫攻坚,最大限度地凝聚脱贫攻坚合力,形成了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特别是中国银监会自2010年在和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以来,积极对接扶贫项目,帮助实施教育、卫生、基础设施、产业培育、金融等领域扶贫项目40个。

记者:李书记,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和政县在脱贫攻坚上,还有哪些部署和举措?

李国辉:越到后面,脱贫攻坚的难度越大,越是难啃的硬骨头和要打的攻坚硬仗。面对全县还有2.87万贫困人口的实际,县上紧盯到2018年实现全县整体脱贫,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将全县13个乡镇56个贫困村划分为大南岔河流域、小南岔河流域、牙塘河流域、牛津河流域、南阳山山系、北部干旱区6个特困片区,科学制定了《和政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详细绘制了《和政县特困片区2015—2019年贫困村脱贫作战图》,实行挂图作战,计划2016年实现18个贫困村整村脱贫,脱贫9765人。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持续加大投入,大力改善基础条件。全面贯彻落实省州“1+17”***方案,在项目、资金、措施等方面及早谋划,对今年率先脱贫的18个村和9765人全力予以倾斜支持,切实发挥扶贫资源的最大效益。实施好农村人畜饮水、抗旱应急、“五小水利”等工程,着力解决贫困村群众吃水难、用水难的问题;实施好通畅工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整村推进等项目,加快县乡村社公路升级改造,着力解决贫困村行路难等问题;实施好农村危旧房改造、残疾人建房、易地扶贫搬迁等工程,着力改善贫困群众住房难的问题。

坚持因地制宜,培育富民增收产业。按照“产业扶持脱贫一批”的要求,着眼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增收问题,切实发挥好扶贫专项贷款的作用,引导扶持贫困户发展到户的产业增收项目。紧盯富民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分类组织开展抓点示范,培育一批特色养殖、特色种植等方面能复制、可推广、效益好的模式和样板,推动***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拓宽富民增收渠道。

突出智力扶贫,不断提升能力素质。大力开展科技示范推广,力争每个贫困村培育2-3个农业科技示范户,每个科技示范户带动10-20个贫困户,确保每个贫困户有1个科技明白人,切实提高贫困户自身致富能力。对贫困村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按照市场需求和个人意愿,组织开展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使受训人员取得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并实现转移就业。进一步完善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提高资助标准,采取“奖、贷、助、补、减”等多元资助措施,确保全县每一个贫困学生都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质。

强化宣传动员,凝聚脱贫攻坚合力。广泛宣传***精准脱贫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使全县上下充分认识新阶段脱贫攻坚的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营造全社会关注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浓厚氛围。

新闻推荐

和政23个项目签约40亿元

本报和政讯第二十二届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和政县成功签约项目23个,签约资金达到40.73亿元,占州上下达签约任务的116%。据了解,本届洽谈会上,和政县签约省外项目2个,引进资金10.3亿元;签约项目涉及文...

和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和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集中攻坚破难题精准发力拔穷根——访中共和政县委书记李国辉)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