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随时扔,柴草随地堆,粪便随处有”。以前每每来到康乐县附城镇刘家庙村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然而,近日记者再次来到该村时发现,这些现象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净的村道、漂亮的房屋、整洁的村貌。“晚上吃了晚饭出门散散步,走到哪都干干净净,我们村的环境面貌真的改变了不少。”行走在村内,最常听到的便是百姓对新环境发自内心地夸赞。
刘家庙村由“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变化,得益于该村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暨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州创建活动所带来的成果。自去年底,该村针对村容村貌“脏乱差”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下猛药、治沉疴,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镜头一:陈年垃圾不见了
夏家寨垃圾点是附近3个社村民倒生活垃圾的固定地点。由于地处3个社交界处,属于“三不管”地带,常年垃圾堆积如山,严重影响附近村民的生活。2月16日,记者来到这里时,只见以往堆积的垃圾不见了,整个场地被平整得整洁利落。“以前这个地点垃圾成堆,一到夏天苍蝇多得我都不敢开窗户”。家住垃圾点附近的村民刘晓芬回想起以往的生活一个劲地叹气道。
为了彻底根治这一顽疾,在该县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过程中,村上在双联单位的帮助下,筹资2万元购置了一辆垃圾清运车,一天两次上门收集生活垃圾,及时拉往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并雇佣了一名清洁工,2名保洁员,每天对村内环境卫生进行清理。同时,将以往各社的固定垃圾点统一平整,禁止村民随意乱倒生活垃圾。“现在,村民们每天都将生活垃圾装在塑料袋内,一听到垃圾清运车收集垃圾的音乐,就会将生活垃圾装进垃圾清运车内。”村支书杨玉斌如是说。
镜头二:草堆无踪影了
草堆随意堆放在房前屋后和道路两旁,这是广大农村的普遍现象,也是环境卫生整治的重点和难点。可是,当天下午,记者漫步于该村时只见以往道路两旁堆放的秸秆不见了踪影。“在环境卫生整治过程中我们村经村民大会集体同意,所有村民都将自己的秸秆统一堆放到各自的地里,喂牛羊时,每天需要多少就拉多少。”杨玉斌说。
的确,由于农村群众长久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造成他们的环境意识淡薄。“屋内一般般、屋外脏乱差”的现象,在该村较为突出,制约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该村和甘肃康美现代农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对家中没有养殖的农户,由该公司上门按照市场价收购村民们的秸秆。对家中有养殖的养殖户,动员村民将秸秆堆放到地头,从而彻底解决了饲草乱堆乱放的问题。“以前,我们家把收种后的秸秆拉回家烧水做饭,可家里地点小,只能堆在大门外面。现在好了,康美收购,不但能卖上钱,还响应了政府的号召,真是一举两得。”12社村民夏维贵一脸欣喜地说。
镜头三:乡村处处美如画
干净的村道、漂亮的房屋、整洁的村貌;文化广场上,老年人在下象棋,妇女们在跳广场舞,年轻人在打篮球,儿童们相互追逐嬉闹……初春时节的刘家庙村,处处可见旧日农村向美丽新农村的“华丽转身”。
“以前,我们家门前的这条路两旁的边沟内杂草丛生,垃圾成堆,动不动就将水渠堵塞。一下雨路上到处是积水。自从环境卫生整治后,村上每个星期五就动员全村群众进行卫生大扫除,及时清理边沟,下雨积水的现象再也没有了。”9社村民杨晓勇告诉记者。
杨玉斌接过话茬介绍说,虽然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但是从全村的村落和房屋布局来看,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因素,需要重新规划和治理。为此,今年我们村在巩固所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结合***,按照生态旅游、产业培育、环境改善等要求,将对公路、巷道两旁、大门围墙和房前屋后影响观瞻的草房、厕所,该拆的拆,该推的推,该填的填,高起点谋划部署美丽乡村建设。
“现在村子里环境好,没事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唠家常,互相沟通,彼此之间关系更和谐了。”对于刘家庙村的“大变样”,杨玉斌谦虚地说:“不敢说‘大变样\’,我们只是利用自己的优势,让村庄美一些、村民富一些、班子强一些,为村子发展留足后劲”。
新闻推荐
“古有胭脂马驰骋南北,今有康乐牛遍走天下”。康乐县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农牧交汇地带,属兰州1小时经济圈,素有“胭脂三川米粮川”和“无牛无羊不成家”的美称,是一个以农牧种养业为主的县...
康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康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