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下半年的时候,王林的单位开始了住房改革。尽管国家从1988年开始就已经酝酿这一改革,但是,当住房改革之春风真正吹到兰州、沐浴到王林身上的时候,已经是7年之后了。
>>>政策
城镇住房改革开启
春风吹来的前奏是1994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开启了城镇住房制度正式改革之路。
根据1994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文件精神,中国的住房将不再由国家分配,而是把住房实物福利分配的方式改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的货币工资分配方式,最后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
按当时的工资水平,像王林这样的人要去买房,还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改革总要向前迈进,于是将现有的公房卖给职工,成了中国住房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那时王林住在临夏路北园小区28号的单位宿舍里,房子不大,是那种最老式的两室一厅,两间房子大一点,厅很小,只能在厅里吃饭,跟现在房子“厅”的概念不一样。跟所有人一样,王林从大学毕业,一直到参加工作,到娶妻生子,从来都是依靠着单位给他一处栖息之地,要买属于自己的房子,是他从未考虑过的问题。
>>>观念
观念改变掏钱买房
经济航向逐步转向商品经济甚至市场经济的时候,要让人们接受住房也是一种商品的观念,要让老百姓习惯自己掏钱租房,自己掏钱买房,这意味着一种观念的改变。
但是房革的确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了。事隔15年,王林记得,当时的政策是,每平方米的售价是500元,先是单位开始丈量确定房子的面积,然后根据房子的折旧、工龄等因素,核算优惠政策。那时他已经工作近三十年,而且确定房子面积时,厨房、卫生间都几乎没有计算在内,所以最后他的住房面积被确定为50平方米,也有的同事102平米的房子被算成70多平米的。这就是经历过第一次房改的人记忆中的“缩水房”。“缩水房”虽然减少了大家从当时并不富裕的钱包中为住房支出的数目,但是这笔购房的开销也是王林有生以来最大的一笔支出了。经过若干复杂的计算,他购买这套50平方米的房子需要支出7168.11元,而且可以“分期付款”,先付70%,5年之后再付30%。在今天的眼光看来,这只是地板的价钱。
>>>收获
终于有了自己的不动产
20多年曲折前行的中国住房改革,留给人们一个不敢想象的居住空间和生活方式的变迁。
如今,房子已经不再只是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还是一种生活方式。
王林回忆说“那时我每月交的房租是13.36元,有的人还可以不交房租呢!”王林拿出尘封已久的《公房租用证》给我们看。顾虑归顾虑,两年后,当房改房的售价已经涨到了每平方米914元,尽管那时日子刚刚好起来,一下子拿出一大笔钱来,许多人还是有困难,但是人们开始明白房改已经势在必行。
1997年6月2日,王林交了5017.68元,这是70%的房款,他拿到了一张“甘肃省国有住房出售收入专用票据”。从此,王林拥有了自己的私产。交完钱的那一天,王林躺在床上,心中有一点异样的感觉,有一点激动还有一些感慨,他在54岁上,终于有了自己的私产。第二年7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在这份中国房改的标志性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在中国沿袭了约40年的福利分房制度寿终正寝,中国房改向着市场化的方向迈进。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昨日的市区,除受空气相对湿度较大影响被“罩”轻雾中外,大部分时间以阴间多云天气为主,受轻雾影响,市区的气温一直维持在19.8℃至25.3℃之间,感觉天气凉爽惬意。今明两天...
临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夏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