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新闻 临夏县新闻 康乐新闻 广河新闻 永靖新闻 和政新闻 东乡族新闻 积石山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临夏州 > 临夏新闻 > 正文

绿叶对根的情意 ——与天水市科技功臣 小陇山林科所所长张宋智面对面

来源:天水日报 2012-04-01 08:42   https://www.yybnet.net/

我们的工作制是“全天候”、“无节假”……基层林业科研除了一部分实验室工作,大部分要实打实地干活。先把自己变成农民,再说其他的。

林业科研是脑力劳动,更是体力劳动。“我们的工作制是‘全天候\’、‘无节假\’,因为要亲手育苗、实地观测,我们几乎天天上班,只有春节能休息。基层林业科研除了一部分实验室工作,大部分要实打实地干活。”张宋智说。

工作在小陇山的二十多年,张宋智常常身穿工作服,深入林间地头,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二十多年前他亲手栽下的树种,如今已绿树如荫,经他指导实习的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生、博士生,都在小陇山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

“先把自己变成农民,再说其他的。自己连土都没摸过,怎么搞林业科研?干我们这行要实实在在地到山上去观测,到地里去育苗,自己种树。对技术员和实习的学生,我都是这么要求的。”张宋智是这样要求他人的,也是这样以身作则的。

在他的带领下,小陇山林科所组建了森林经营、森林生态和林木育种学科团队,已初步形成了中国云杉育种中心、落叶松育种中心、落叶松无性系林示范基地、欧洲云杉优良无性系林示范基地、楸树等珍贵用材林培育基地和温带森林可持续经营样板。其中,云杉育种中心被国内权威专家评价为“目前世界上第一个包含种类最多、种质最丰富的云杉种质资源保存基因库”。

在他的努力下,小陇山林科所先后与中国林科院、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西北师大、兰大旱寒研究所等展开了广泛合作。中国林科院先后在小陇山安排实施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农林动植物育种工程”中的“高产优质多抗落叶松、云杉新品种选育”和“优质珍贵用材树种鹅掌楸、楸树新品种选育”等20多个课题,项目实施进展顺利,研究成果初步在小陇山林业生产中应用。

也许,搞科研的人都有点执著,说大了是对这个事业的执著,说实在点就是对一个一个项目的执著。看着一颗种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最后普及种植到林场,给育苗户带来经济效益,正如张宋智所说:“从‘种子\’变‘苗子\’,从‘苗子\’变‘林子\’,从‘林子\’变‘票子\’,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恰恰这一过程是行外人无法体会的。”

张宋智,一位淳朴、执著的林业科技工作者,将最宝贵的青春岁月揉进了小陇山的绿色,如一片绿叶,沿着生命的脉络,将一切奉献给了足下的土地,与无数默默无闻的小陇山林业工作者一起,践行着绿叶对根的情意。

●记者杨炜吴莎莎

他个子不高,面庞粗糙,眼里总含着温和的善意;

他语速不快,言辞淳朴,谈话间不时憨厚地嘿嘿一笑;

他扎根山林二十六年专注科研,与土地和树木结下了不解之缘;

三年前,癌症手术后十天,他就回到了工作岗位,至今仍奋斗在工作一线,他说,“这是工作疗法”。

他,就是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林科所所长、教授级工程师张宋智。他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了小陇山广袤的山林。

论相貌,张宋智实在是太普通了,谁也不会把他和“科技功臣”联系在一起。

论成就,张宋智绝对令人刮目相看:从事林业科研工作二十余年,主持参加林业科研推广项目40多个,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获国家、省、市级科技进步奖近20项。其中,2010年获国务院授予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获天水市科技功臣奖。他所在的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林科所,被省内同行们称为“山林里的林科院”。

究竟是怎样一种精神,支撑着张宋智在林业科研这条艰苦的道路上执著前行?受采访任务的驱使,记者带着对林业科研工作者的崇敬和对张宋智本人的好奇,走进了小陇山林科所。

张宋智的办公室和他的人一样朴实无华。没有豪华的装修,只有水泥地面和四白落地的墙壁,不大的办公桌上是成堆的研究材料,窗台上排列的一次性纸杯里都是树种,沙发边的地面上还摆着一株松树的种苗。

科研成果不是我一个人的,是林科所几十年科研工作的积淀。

2012年3月15日,天水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并奖励了天水市科技功臣奖获得者张宋智,同时张宋智等人完成的《甘肃省小陇山林业自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研建》科研成果荣获了天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一时间,小陇山低调、朴实的张宋智成了天水城中的热点人物,各主流媒体相继报道了他的事迹。对此,张宋智诚恳地说:“其实我也没啥可写的,科研成果不是我一个人的,是林科所几十年科研工作的积淀。”

1986年,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在实施《次生林综合培育技术研究》成果推广和“用材林基地建设”及提升科技含量的战略中引进人才,时任西北林学院教师的张宋智,毅然放弃了大城市高校的优越条件,来到了可谓穷乡僻壤的小陇山。

“我的专业是土壤化学,但是对林学一直很感兴趣,在学校的时候就自学林学,1981年大学毕业以后留校任教。当初之所以来到小陇山,一方面是因为我老家是甘谷的,父母都在老家,故土难离啊。另一方面,当时小陇山林科所有一位老师,在科研上很有想法,那时他就主持了省上一个二十多万元的项目,是围绕‘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那可是二十多年前啊!他的思维超前了二十年。年轻人都想在专业上有所发展,是老师的才华和想法吸引了我,所以我就回到家乡,来到了小陇山。”张宋智说。

就这样,在条件艰苦的小陇山林区,以张宋智为代表的新一代林业科技工作者在前辈的带领下,开始默默无闻地耕耘,用青春和汗水孕育着小陇山绿色的希望。

机遇与挑战在并存,属于张宋智的,只能是浸泡后的膨胀,触土后的发芽,春雨后的茁壮。调入小陇山林科所后,张宋智参与实施的第一个科研项目就是《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及应用技术的研究》。在该项目的实施中,他踏遍了小陇山、白龙江、靖远哈思山、兰州连城等林区,带领技术人员常年坚持观测,并进行系统、科学地分析研究。同时,张宋智还参加了《小陇山林区欧洲云杉引种试验研究》课题。该树种的引种研究于2003年12月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验收鉴定,获得了“不但拓展了欧洲云杉的适生范围,而且对培育小陇山林区大径级树种资源、丰富西北园林绿化树种等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全国欧洲云杉引种试验亦具有指导价值,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的评价。该项成果2004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天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9年,小陇山开始实施日本落叶松引种与示范推广育苗工作,张宋智参加实施了《日本落叶松壮苗培育技术研究》课题。研究成果通过了天水市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1997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由他起草的《日本落叶松育苗技术规程》被省林业厅及省技术监督局审定为甘肃省地方标准并颁发实施,并获1997年甘肃省林业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9年,张宋智主持了省列重点林业技术推广《日本落叶松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与省林科所协作,在天水、陇南、临夏、渭源等地重点示范推广造林1964亩,辐射推广3.95万亩。

2000年,张宋智开始主持天然林保护工程科技支撑“小陇山林区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营造容器苗试验示范林3000亩,成活率达到90%以上,初步解决了干旱贫瘠山地造林的苗木。同时,试验总结出容器育苗实用技术,为工厂化生产积累了丰富经验。

2002年以来,他参加的省列重点林业技术推广“欧洲云杉强化育苗技术研究”项目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2010年张宋智参加完成的《落叶松现代遗传改良与定向培育技术研究》项目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搞林业科研要耐得住寂寞。当然,对于我们来说也不算寂寞,习惯了,而且有乐趣,有成就感。

一项项耀眼的科研成果,如今罗列出来,满是成就和荣誉。但取得这些成果,却要经历艰辛、漫长的过程。一个项目,动辄十年、二十年的研究,不是靠一句简单的“坚持”就能支撑下来的。

“林业上一个品种要推出来,不像农业上经过三五年的研究就可以出成果。咱们林业上要求至少要经历半个轮伐期,日本落叶松的采伐期要40年,那半轮伐期就要20年,而油松的采伐期要60年到80年,所以要30到40年才能有研究成果。这是一个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就是种下一颗种子,直到它生长成熟再结出种子。所以林业科研要出成果很慢,也很艰难。比如我们1986年开始做的欧洲云杉引种,到2004年才出成果。而且,能不能经得住几十年不遇极端气候的考验、出成果还不一定。”张宋智说。

“搞林业科研要耐得住寂寞。当然,对于我们来说也不算寂寞,习惯了。而且有乐趣,有成就感。我们现在主要做的是应用技术推广。比如楸树,材质比较好,像庆阳的楸树价格就在一立方米3000元左右,这是很好的家具材。我们从2006年开始就自筹经费在全国范围内收集灰楸种质资源,一共有360多份,建立了种质资源库。在林业上,掌握种质资源就等于掌握了这个树种的前沿技术,这不是短期效益,是个长期的东西。有一位英国学者,就专程来小陇山买楸树种苗。还有咱们的云杉种质资源库,在国内都是领先的。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现在我们在几个学科上已经可以和国家级的技术团队直接合作了。”说到这里,一位林业科技工作者的自豪溢于言表。

认识张宋智的人,无论林科所的技术员还是天水、陇南地区的育苗农户,大都称他为“张老师”。不仅因为他曾经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林学教师,小陇山的林业专家,更是对他淳朴为人和敬业精神的尊敬和爱戴。

在做项目科研的同时,张宋智还为小陇山的21个林场和天水市五县两区林业部门培养了大批科技骨干。2002年10月,《欧洲云杉引种试验研究》课题开始后,他每天跑试验基地。一次,张宋智不慎摔倒受伤被送往医院。医生说需住院治疗一个月,可他仅住了三天院,便忍痛带病直接赶往百里以外的麻沿林场育苗技术培训班。大家被他忘我的精神深深打动,一声声情真意切的“张老师”,令张宋智终生难忘。

不仅如此,“张老师”还无私地把育苗技术传给了育苗户。1996年以来,张宋智从东北调回落叶松种子2万斤,将其中的大部分供应给了秦州区李子乡和陇南的农民,并手把手地教他们开展育苗,发展苗木基地。从此,张宋智的办公室里每天咨询电话不断,可即使工作再繁忙,他都“来电必接,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如今,不少育苗户已经通过发展苗木基地脱贫致富,甚至开上了私家车,可“张老师”生活依然简朴,一家人还住在一套六十多平方米的旧楼房里。

2009年,张宋智做了癌症手术,手术后十天他就回到了小陇山。也许是多年的林业科研工作磨练了他的意志,也许他本就是个心态平和的人,面对大家谈及色变的病症,张宋智却轻描淡写,依旧温和地笑着:“人啊,不能闲着。我这是工作疗法,一工作就什么都忘了。”2009年他还带病主持研建了小陇山林业自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并有专业网站,该网站现已成为林业科技的“110”。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这是——

新闻推荐

省委督导组督查指导市四大组织教育实践活动

本报讯【记者马放】5月15日,省委第九督导组组长高清和一行来天水市,督查指导天水市四大组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督导汇报会上,督导组分别听取了市委常委会、市人大常委会...

临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夏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阳春三月踏花行2013-03-24 08:36
评论:(绿叶对根的情意 ——与天水市科技功臣 小陇山林科所所长张宋智面对面)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