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本报结合“走、转、改”,组织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社会文化建设第一线,紧密联系新形势、新变化,通过细致入微的采访,反映身边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从今天开始,本报将刊发“在小康路上”系列报道。
“这套廉租房就是我的新家,我的根。”11月25日,59岁的张业功在温暖的廉租房内对记者说。这位去年入住九州中心花园5号楼4单元402室的老者,自1990年来兰州工作以来,就一直租房子住,1996年单位破产,张业功下岗了,一夜间他由工会主席变成了筛沙工,不停地换工作不停地换租房。每当雨雪天,屋顶漏水,看着满地接水的盆盆罐罐,张业功做梦都在盼望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温暖的家。于是他申请了廉租房,2011年腊月,张业功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申请了4年的廉租房钥匙刚拿到了手,他便马不停蹄地骑着自己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去看房。
一朝破产工会主席变身筛沙工
1953年出生于兰州榆中的张业功,人如其名,全家人都期盼他能建功立业。1972年,19岁的他穿上军装,背着行囊前往山西大同从军,11年的军旅生涯,让张业功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小伙儿,复员回家后,他分配留在老家榆中工作。工作后娶了位贤惠的妻子,生了个健康的儿子,他一边工作还一边考取了大专文凭。直到1990年,张业功被调入当时的兰州市残联社会福利企业公司,担任工会主席一职。
张业功一家3口,虽然一直住在出租屋,但是由于工作顺利,家庭美满,生活也很幸福。可是,1996年张业功所在的企业破产倒闭,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被断了,身为工会主席的他领了24000元安置费后被迫离开了单位。“拿什么来养家呢?”刚开始下岗那几天,张业功每天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了撑起家,他不停地打零工、卖菜、筛沙子,只要能挣到钱,什么活他都干。就这样张业功从一个企业的工会主席,一夜间变身筛沙工,面对着如此大的变故,坚强的张业功却坦然面对了这一切。每天他都会跑去七里河区的崔家大滩筛沙子,一立方米沙子卖12元钱,张业功使出吃奶的劲每天最多才能筛3立方米,遇到打雷下雨可谓难上加难。回忆起这段经历,张业功感慨:“这些事情,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理解,但作为党员我始终相信,困难是暂时的,党和国家会帮助我。”
租屋破旧老张一家日子难熬
2005年,老张的爱人因胃穿孔做手术,卧病在床。老张不得不忙外又忙内。2006年老张听人说自己的情况够资格办理低保,便跑去临夏路街道办事处询问,街道主任得知他的来意和情况后,不但帮其申请了低保,还聘用张业功为临夏路街道桥门社区的禁毒专干。自此,老张一家5口人的生活条件总算好了起来。虽然他们仍旧住在七里河区龚家湾一处老旧的平房内,房租每月400元,30平方米的房子被分隔为两部分,老两口住一间,儿子儿媳和孙女住一间,楼道就是他们的厨房,邻居们挺照顾这家人,也不介意他们在楼道内炒菜做饭,但是每逢雨雪天老张一家就陷入屋外大雨屋内小雨的窘境,地上的盆盆罐罐里满是积水。“那个老房子太破旧了,房东不愿修理屋顶,我们也没多余的钱维修,只好忍着。”提起以前简陋的出租屋,老张的爱人红了眼眶。
好在政府近几年大力支持廉租房项目,2007年,张业功向街道递交了廉租房申请,由于他的情况符合申请标准,转过年来就被批准了,但是碍于房屋数量有限,只好先等着。在这期间,政府提供的每个月200元钱的租房补助费用,极大地缓解了这一家人的租房负担。2008年,老张家的小孙子出生,6口人住在30平方米的出租屋内,实在太挤太不方便。老张天天眼巴巴地盼着分房。
温暖廉租房老张日子越过越幸福
终于,2011年腊月头,老张拿到了廉租房的钥匙,立马骑着他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里都响的自行车看新房去了,南北方向阳光充足的48.77平方米的廉租房,真正摆在了他面前,傻呵呵的老者站在新房内打电话给家里人:“新房钥匙拿到了,收拾收拾咱们要搬家了。”
新房经过简单的装修,带着家里不多的家具,老张一家6口在腊月底就住进了新房,在温暖的新家里度过了龙年的除夕。如今住在新房里已经快一年了,虽然老张妻儿的身体都不好,但是他和儿子儿媳的收入加起来也基本能负担家中开销,现在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家人身体健康、平平安安,“住在这么好的房子里我很满足,一辈子漂泊总算扎了根。”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从昨日上午11时许开始,定西市临洮汽车北站发往县内中铺、太石等地的短途班车停止运营。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停运风波?据定西市交运集团临洮县汽车运输有限责任...
临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夏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