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前指导妻子刻葫芦
他手中的针尖慢慢地划过,“飞天”、“反弹琵琶”、“百子图”、“500罗汉”在小小的葫芦上跃然而上。26载如一日,他就是葫芦雕刻家江永前。
16岁起雕刻葫芦,二十余年四处租房的艰辛雕刻生活,直到近5年,江永前凭借他一手的绝活,走出了出租屋,开起了属于自己的店铺,购买了商品房,把根扎在了兰州,过上了幸福安定的日子。
伴随着“十八大”精神的深入人心,江永前也给自己定了下一个“五年计划”:“开奔驰、宝马,住别墅,奔小康。”
艰难创业
江永前是甘肃临夏人,今年42岁。早在十几岁时,为了挣学费,每到寒暑假他就从临夏来到兰州,在解放门菜市场摆地摊卖蔬菜,一个多月就为了挣够二三十元的学费。也就是在那时,他喜欢上了兰州刻葫芦。16岁那年,他独自离开临夏在兰州租房开始了葫芦生活。
12月2日,江永前讲述着他过去的艰辛生活:租房
的日子一直伴随着他走过了二十多年。在解放门的出租屋里,他开始学习和钻研这门“针尖上的舞蹈”艺术,生活过得非常窘迫。江永前一边摆地摊卖菜一边学习雕刻葫芦,几乎天天啃馒头度日。“那时,每天趴在桌子上刻葫芦一刻就是十多个小时,几天才能雕刻一个葫芦,运气好些的时候,一个葫芦买个两三元。为了凑够每个月50块钱的房租,一个月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为挣够房租而忙活。”
江永前说。
随着儿子一天天的长大,他和妻子也顾不上照顾,于是只好交给临夏老家的父母照料。除了每天刻葫芦外,其余的时间两人就是去卖葫芦。凭借精湛的手艺,他雕刻的葫芦越来越受到青睐。但每天趴在桌子上刻葫芦一刻就是十多个小时,枯燥、单调的生活,一度让江永前失去了信心。
美好梦想
为了潜心钻研葫芦微雕艺术,江永前分别在北京、陕西、青海等地拜师求学,求学期间悉心从师,承师继法,孜孜以求,取精扬长,勤奋刻苦,最终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葫芦雕刻艺术之路,也使他的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
江永前善于思考,勤于积累,这为他后来的雕刻艺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他雕刻的人物、山水、花鸟、文字独具风格。有些佳作技艺高超,独一
无二,享誉中外,广为名家收藏。他的雕刻艺术之路也越走越宽,除了在形态各异的造型葫芦、鸡蛋葫芦、疙瘩葫芦上雕刻外,在牛角、玉器、蜜蜡上的雕刻作品也使他声名远扬。近几年,美国、俄罗斯、丹麦、奥地利、韩国和日本的朋友也慕名收藏江永前的作品。
同时,雕刻艺术上的成熟和精湛,也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善。近5年来,他先后在隍庙开了一个摊位,一间店铺,小小的葫芦上做出了大文章。2011年,江永前在兰州购买了一套商品房,结束了他的租房生活。如今他的儿子也即将大学毕业,一家人的生活有滋有味。
12月2日,江永前在店里和妻子商议着如何把葫芦产业做得更大。他告诉记者,兰州刻葫芦很有潜力,现在山东、北京等地需求量巨大,已经供不应求。他说,今天的这一切都和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息息相关,兰州市近年来提出的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给他的葫芦经济插上了飞跃的翅膀。兰州刻葫芦具有突出的本土文化标志、鲜明的文化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文化形象。兰州刻葫芦是一个精湛的文化艺术产品,既是一个传统文化产业,又是一个朝阳产业。
谈到自己未来的生活,他信心十足地说:“开奔驰、宝马,住别墅,奔小康。”
新闻推荐
在9日晚结束的2012全国中式台球排名赛总决赛甘肃资格赛上,来自甘肃临夏的刘剑获得冠军,亚军被来自安徽的陈志安摘得,并列季军被马红军、甘肃选手梁民珠收获。以上四人将参...
临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夏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