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新闻 临夏县新闻 康乐新闻 广河新闻 永靖新闻 和政新闻 东乡族新闻 积石山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临夏州 > 临夏新闻 > 正文

“佛慈阿胶杯”城关区“我最喜爱的社区好医生”候选人公式

来源:兰州日报 2013-04-17 17:50   https://www.yybnet.net/

王尧安  用心铺就居民健康路

他用高超的医术,解除了社区患者的疾病和痛苦。他的爱心,永远都不会只有心那么大。他的奉献,永远都不会只有一个结果。他用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到社区卫生工作中,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铺就社区居民的健康之路。

王尧安是团结新村街道红星巷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当家人,服务站位于城关区红星巷84号北京华联红星店对面,站内面积近400m2,环境幽雅敞亮、整洁温馨,独具医家特色,是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也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长期以来担负着为辖区3167户、涉及11504名常住居民及1000余名流动人口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职责,经过多年的发展,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前列。该服务站以西医为基础、中医为特色,尤其以中西医结合方法辨证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疑难杂症见长,服务站临床科室设置全面,辅助检查设备齐全,已成为辖区居民理想的就诊机构。

学医以来,王尧安深深地懂得: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用精良的医术,还必须有高尚的医德。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面对广大患者,他坚持一切以患者的利益为重,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从不开大处方,不开不必要的检查,能为患者省的尽量省,深得患者的好评。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选择了“奉献”,而今在群众的心中,他被誉为“白衣天使”和“生命的守护神”,为了无愧于这一光荣的称号,他说要更加努力的奉献,站好自己的岗,做一个值得居民信赖和托付的社区好医生。

为了更好的为居民群众服务,王尧安从医十几年来,全面贯彻落实关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大力弘扬传统医德,努力钻研业务,倾心服务居民,体现了一个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良好风貌,受到了辖区居民和患者的广泛好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区卫生局关于“片医”的一系列要求为标准,着力履行片医职责。片医工作事无巨细,服务对象老少皆有,有的常年卧床、有的甚至有精神障碍,面对这些特殊服务对象,王尧安不仅定期上门服务,而且还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自己制作了标明日常家庭护理内容的卡片,并附上自己的手机号码,以便家属随时咨询联系。

二是以居民健康为目标,着力实施“仁者”之术。俗话说:“医者,仁者。”王尧安深刻理解政府设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根本目的是为居民就近提供“便捷、价廉、高效”的常见病、慢性病服务。因此他在日常诊疗中,为了体现“便捷”,患者随来随诊、他随叫随到;为了体现“价廉”,他从不开大处方,能通过改变饮食习惯调解的症状,从不开药;为了体现“高效”,他常常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内外”兼治。他热情、周到、用心的服务,赢得了辖区居民的充分认可,以至于出现了有些居民“王大夫不在就不看病”的现象。诊室里悬挂的多面锦旗就是辖区患者对他崇高医德和用心服务的最好褒奖,这也是他作为一个医生最看重的。

王尧安还确立了“坚持中西医并重,突出中医药特点,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防病、治病及日常保健的优势和作用”的基本原则。并根据辖区居民的健康状况,从养生保健、慢病诊疗、体质调养等方面全方位开展中医诊疗服务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的重要作用,赢得了患者的广泛好评。

有付出就有收获,在王尧安的带领下,红星巷社区卫生服务站先后获得了兰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予的“兰州市规范化药房示范单位”、“兰州市市级中医特色示范机构”、城关区人民政府授予的“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机构”、“城关区社区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和城关区卫生局授予的“社区卫生服务示范机构”、“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妇幼保健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成为真诚奉献社区居民的典范。

刘桂春 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

他在平凡而又神圣的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治疗疾病,服务患者。他说:“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他为社区居民的健康,奉献出自己的一片丹心。

由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坐诊变成走进居民家中,刘桂春做的很到位。在民勤街社区卫生服务站,我们见到70岁的老人赵书彬,老人精神状态很好,但是患有高血压,有时候会头晕。半个月前,老人感觉头晕目眩,就让家人打了片医刘桂春的电话,5分钟后,刘桂春提着急救箱来到他家,量了血压,开了药。现在,赵书彬老人的头晕症状已经轻了很多,隔三差五,老人会在出来遛弯的时候到服务站量量血压。量完血压,赵书彬老人说:“这里的刘大夫人好、心好、技术好,是一位救死扶伤的好医生”。

老人说的好医生就是刘桂春,他1991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1991年——2000年在兰州市城关区民勤街卫生所工作,2001年——2004年在甘肃省中医学院就读于中西医临床专业,2004年至今在广武门街道民勤街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

刘桂春始终认为,一个好的医生只有德艺双馨才可以真正能够救治他人,医术的提高来自于临床经验的积累和勤奋的理论学习,而对待患者时良好、真诚的服务态度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他们的心理疼痛。古语有“医者父母心”,让患者痛苦而来、微笑而归,一直是他服务和工作的宗旨。他说,患者把自己的健康乃至生命交给了他,是对他的信任和认可,也是他工作的动力,他将无悔于自己的选择,在行医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刘桂春说,为方便居民看病能找到好医生,服务站不仅聘请大医院的退休中医专家坐诊。同时,针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情况,服务站挨家挨户上门登记,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定期巡诊随访。同时,为增强社区居民健康意识,服务站利用各种宣传日、节假日组织专家进入社区进行义诊和康复知识的宣传工作,运用养生保健理论方法指导居民开展养生保健。日常工作中他们坚持做好门诊处方书写规范化,门诊日志登记,传染病报告、各科室各种登记记录制度化,从而使门诊病人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化管理。

自城关区片医启动仪式后,民勤街社区服务站由刘桂春带领的“片医”团队就奔赴到自己所管辖的区域开展工作了,刚开始虽然没有经验可寻,也受尽了酸甜苦辣,但是刘桂春以身作则,身先士卒,首先带领大家挨家挨户宣传、挨家挨户走访,经过大家的努力,“片医”工作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和支持。

不管刮风下雨,在民勤街社区的小巷内您总能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和这样的场景,几个居民围着刘桂春主任,在马路上“看起病来”你说我这不舒服,我说我那疼,刘桂春主任均能耐心解答,直到现在有少数居民还不知道和不熟悉“民勤街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哪儿”,但是大家都知道“刘大夫的门诊在哪儿”,这就是居民对一个“片医”的信赖,他们心中认同的是为他们服务的“刘大夫”。

民勤街社区卫生服务站“片医”团队由业务熟练,技术精湛的全科医师、全科护士组成4个片医工作小组,每个片医全科团队管理1200户左右的居民。仅2012年全年,在刘桂春牵头的民勤街社区服务站“片医”团队,累计入户建档1800余户,片医出诊92次,入户随访2350人次,转诊3人。民勤街111号的顾阿姨是个孤寡老人,双腿患类风湿关节炎多年,平时下不了楼,以前吃饭都成问题,“片医”在入户随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刘桂春主任和康复科医生亲自入户,为老人进行针灸,按摩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老人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像顾阿姨这样的老人辖区还有好多,刘桂春主任和他带领的“片医”团体,将会形成具有城关特色的“点对点、零距离、全方位、全过程”的家庭医生服务体系,为辖区居民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与服务。

朱军 居民健康守门人

他以精湛的医术解除了患者的病痛,他以严谨的态度感染着身边的同事,他用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诠释了一名医务工作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

朱军是临夏路街道绣河沿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掌门人,他介绍说,绣河沿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市、区政府为解决辖区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适应医疗改革,适应“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就医模式于2006年成立的,服务站地处兰州市繁华地段永昌路中段,绣河沿清真寺3-4号。服务范围为绣河沿社区,武都路及中山路部分路段,辖区常住人口4942人。记者看到,绣河沿社区卫生服务站内设有全科诊室、中医诊室、观察治疗室、康复理疗室、妇幼保健室、B超心电图室、健康教育室。

凡是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在这里基本可以得到解决。服务站还在辖区开展了免挂号费、免诊查费、免出诊费和治疗费优惠的“三免一优”服务活动,实行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临终关怀、心理咨询等服务。目的不仅仅是治疗,而是要将公共卫生知识灌输给老百姓,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服务站根据自身优势,为辖区居民免费建立健康档案、慢性病管理及康复指导服务。他们在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经济的医疗服务,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切身问题的同时;做好健康教育的宣传及社区疾病预防、保健、康复、并承担儿童计免任务,将预防重于治疗的理念根植于居民心中。为了惠及辖区居民,他们还多次到各个院落做义诊,受到居民的普遍欢迎。

朱军管辖的绣河沿社区居民刘大妈告诉记者,自从社区卫生服务站开门后,平常的小病和检查就固定在这里了。“服务站比较方便,而且他们经常到各个小区免费义诊,医生人也很好。”除此之外,绣河沿社区卫生服务站还会送药上门,给辖区60岁以上的居民做免费体检。

朱军非常重视中医药的推广应用,为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优势和作用,绣河沿社区卫生服务站积极开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工作。2010年6月,他们派出一名全科医师参加“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社区卫生技术转岗培训班”。经过为期半个月的培训,全面掌握了十余项中医适宜技术,如耳尖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技术,“经筋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拇中指十穴推拿法治疗婴幼儿湿疹技术等等。绣河沿社区卫生服务站还积极开展各项中医适宜技术服务的临床应用,针灸,推拿,火罐,敷贴全面推广,用好中医防病治病蔚然成风。

自从2011年城关区片区片医工作启动以来,朱军积极参与片区片医工作。负责辖区851户,共计2681人。工作开展方式主要以上门随访、电话回访、全科门诊方式开展。同时与责任区内的居民签订家庭保健合同,建立家庭健康档案,以固定联系服务模式为社区家庭提供全程预防、保健服务。特别是对于残疾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低保户等弱势群体开展电话预约服务,方便群众。利用卫生局配发的低成本健康出诊包上门为广大患者提供包括心电,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体温,尿液检测等免费的检查服务。

临夏路街道绣河沿社区卫生服务站辖区有一位年近90岁的老年患者,由于中风长期卧床,得知此情况,朱军医师主动联系家属上门服务,了解患者病情,当得知患者有褥疮的情况,主动上门为其清理伤口换药,长达一年之久,直至老人去世,家属给予了极高的赞许。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朱军医师本着立足社区,服务群众的原则,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除了日常工作外,还积极参加各种培训、进修努力提升业务水平,更好的为广大居民服务。对待工作严格认真小到健康咨询、测量血压、清创换药,大到输液治疗、转诊疑难病人都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执行,一丝不苟。朱军表示,随着国家在社区卫生工作的投入逐年增加,借此东风,将不断的把社区卫生工作,片区片医工作进一步完善,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让绣河沿社区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把多苹 辛勤汗水洒社区

她是辖区居民健康的守护神,终日奔走在楼与楼之间宣讲健康知识,在公共场所、流动人口聚集区印满了她的足迹,大大小小的居民院落里,洒下了她辛勤的汗水。她是社区卫生战线上的一名尖兵。

把多苹是酒泉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社区医生,在社区工作多年来,她热爱社区、扎根社区,爱岗敬业,兢兢业业、好学上进、热情服务患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被社区群众誉为“贴心人”。

把多苹在这个工作岗位上,数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第一线,谱写了一曲又一曲令人陶醉的乐章。为了建立一份真实的健康档案,她经常是夏顶烈日、冬冒严寒,挨家挨户的进行走访,还经常吃闭门羹。去年夏天,她顶着37℃的高温到酒泉路小区去走访,在楼区转悠了一个下午,楼区没有电梯,她就从一楼到七楼,再从七楼到一楼挨家挨户进行访视,在走访的30余户中,有10户不肯开门,看见她满脸通红、汗流夹背、神情沮丧的回到单位,眼里含着泪花,主任只好安慰她“不要紧,等一会下班咱们一起去”。晚上,她再次来到酒泉路小区进行回访,在门外一遍遍不厌其烦地给居民讲建立健康档案的重要性和党的惠民政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她的坚持下,十几个家庭的门终于敞开了。她还克服棚户区改造,居民搬迁等各种困难,想尽一切办法进行入户调查,采集个人真实信息。就这样,她带领中心的工作人员利用无数个双休日、上班前、下班后的时间走访了千家万户居民。辖区居民都为社区有这样一支爱岗敬业的团队而感动,称她是情操高尚的好医生。

把多苹介绍说,片医工作启动以来,根据城关区卫生局统一安排,酒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合辖区医疗卫生资源,实行片区一体化管理,由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若干片医小组,重点解决辖区部分老弱病人、残障群众因交通和行动不便,出门看病难,到大医院看病难等问题。以步行10至15分钟的服务半径为标准,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通过团队的协作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灵性和情感的支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努力实现“户户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把多苹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前不久,中街子社区居民李大爷突然晕倒,子女不在身边,酒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这一消息,立马派片区医护人员赶到他家。通过确诊和转诊救治,终于使老人转危为安。片医团队的医生每天早、中、晚为他免费测血压,并嘱咐他如何调理饮食,调整情绪,适当运动。此后赶到的老人的子女感动地说:“有了这样好的社区医生,父母的身体有了保障,我们就放心了许多。”社区医生在入户为家庭病床病人诊治的同时,还为病人周围的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医疗咨询、疾病诊治等多项服务,形成了阳光、靠前、周到的健康社区服务模式。把“片医走进千万家,关爱健康千万家”的誓言落实到了行动上。

片医工作启动以来,根据城关区卫生局统一安排,酒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合辖区医疗卫生资源,实行片区一体化管理,由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若干片医小组,重点解决辖区部分老弱病人、残障群众因交通和行动不便,出门看病难,到大医院看病难等问题。以步行10至15分钟的服务半径为标准,建立形成了以医院为网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二级网、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三级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解决了部分群众“看病难”。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初步赏识了居家“宁养服务”的模式,通过团队的协作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灵性和情感的支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努力实现“户户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把多苹介绍,家庭医生实行全科医生负责制,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组织社区护士和公共卫生科医生,共同开展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社区每栋楼门牌上都公示家庭医生姓名、电话,每户居民家中都有家庭医生的联系卡,要让每个居民都认识自己的家庭医生,做到“家有病人,先找家庭医生”。

□本版撰文记者王永忠 李约翰

新闻推荐

桥门社区 道德讲堂提升居民文明素质风尚

【本报讯】日前,临夏路街道启动公民道德大讲堂活动,邀请博艺文化教育培训机构李早学老师结合“孝亲敬老”主题,将身边的好人好事、道德模范等融入到一个个故事里,在道德讲堂上为辖区居民上了一堂生动...

临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夏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赋彩自然演绎西部2013-06-18 08:02
评论:(“佛慈阿胶杯”城关区“我最喜爱的社区好医生”候选人公式)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