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州大学有这样一位老师,他17年来默默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他关注希望工程、关注灾区重建,无偿捐赠现金与物资;他关心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免费为高校学生提供创业指导……他就是兰州大学电子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常蓬彬。
资助贫困学生感到欣慰与快乐
常蓬彬的资助之路始于1998年,那时,他在兰州大学担任学生工作。有一次他听一位老师说,一些家境贫苦的学生很艰苦,一天正常三餐不能保证,却仍然坚持努力学习。于是,常蓬彬便产生了资助贫困学生的想法。当时,常老师的月工资也不过几百元,却毅然决定每月拿出三百元资助三名贫困学生。在采访时,常蓬彬告诉记者:“三百元对于自己是可以省省就有的,可对于那些热爱学习的贫困学生,那是可以让他们更加专注学术的资金,是可以帮助他们走过艰难的巨大动力。”就这样,常老师保持着每年至少资助三名贫困大学生的习惯,每毕业一位,就增补一位。
17年来,常蓬彬资助过的学生大都学有所成,而大多数受过资助的同学,直到毕业都不知道他是谁。就在记者采访前,常老师还收到他资助的第一位学生回兰开国际学术研讨会议的短信。看到自己帮助过的学生如今在各个领域都有了不错的建树,常老师在感到欣慰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充满意义的成就感。随着个人生活收入的增加,常蓬彬又将资助贫困学生的范围从大学生延伸到中学生。他说:“有些家境十分贫困的中学生,我会一直将他们资助到大学毕业。”有一个受常老师资助的高中生去年高考,当拿到录取通知书,他激动地在第一时间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常老师。
“这些学生每年都会寄来信件,孩子的来信和他们优异的成绩让我觉得非常高兴、非常充实。”常蓬彬打开一个柜子,记者看到里面放着厚厚的一摞书信,大约有数百封之多。随后他拿出几封给记者阅读,这些信的内容大都是希望常老师工作顺利、祝常老师身体健康的,充满了他们对常老师真挚的感恩之情。
关心各项公益将爱心传递下去
大学生创业也是常蓬彬关心的一项事情,2010年他参与了“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组织工作,通过这项活动,为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提供帮助,为他们进行专业的创业指导。在连续3年的全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常老师义务为5000多人次的学生做了创业培训。他还创建了一个有200个成员的“创业成就梦想”QQ群,义务为同学们答疑解惑,由于学生们问题太多,有时他会工作到凌晨一两点。常蓬彬在兰州成立了“郭明义爱心团队”,带头发起资助贫困大学生创业的活动,和其他爱心人士一起资助了150多名贫困大学生的创业,帮助了一批又一批的贫困学生完成创业梦想。
在帮助学生学业、创业的同时,常蓬彬在其他社会公益事业方面,也尽着自己的绵薄之力。他多年来坚持给希望工程捐款,给临夏中学、景泰县东关小学等学校共捐赠计算机100多台,联系学校出版社给景泰县芦阳二中、东关小学捐赠图书8000余册。“5·12”汶川发生大地震,常老师自己掏钱给兰州大学20多名灾区的同学购买了来回的“爱心车票”。“4·14”玉树地震后,他退掉了出国进行学术研究的机票,筹集5万多元的物资,亲自驾车把这些物资送到青海,还专门带了自己研发的给救灾人员使用的保护霜,以便从细节上帮助救灾工作可以更好地完成。
17年的爱心活动,由最初的个人资助发展到带着团队一起帮助贫困学生,由每月为学生捐助的一百元生活费发展到为偏远地区的中学捐赠电脑与图书,常蓬彬的助人为乐道路始终努力做到更好。关于未来,常老师表示他将继续坚持前行,将爱心传递下去。
新闻推荐
城关区组织多部门开展拉网式整治行动 3小时查处 40余起违法违规行为
【本报讯】10月26日下午,城关区组织城管执法和工商、食药及街道等部门联合执法,出动百名执法人员对临夏路临街市场、商铺经营秩序开展了拉网式整治行动,在三个多小时的突击...
临夏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夏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