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22日记者获悉,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由甘肃秦腔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倾力打造的大型现代秦腔《大河儿女》将于24日至26日在金城大剧院连演3场。为了回报广大秦腔爱好者,该院携手本报邀请150位票友免费入场,有意者请到兰州报业大厦15楼文体专刊部领取赠票,每场50个名额,赠完为止。
惠民演出“新阵容”将闪亮登场
《大河儿女》原名《大河情》,讲述了甘肃省回、东乡、撒拉、保安等民族奔赴抗日前线共御外侮的故事,生动呈现了在抗日战争那个特定时代背景下各族儿女的欢乐、悲伤、觉醒与奋起,是新中国第一部反映西部少数民族抗日历史的舞台剧。
该剧首次将原生态的西部花儿搬上了戏曲舞台,并将民族舞蹈、歌剧和影视剧等表现手法融入其中,到2005年首演至今,已先后荣获“第一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金奖、第四届中国秦腔节“优秀剧目”等荣誉。2009年7月,这部作品还晋京参加了中宣部、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百台优秀剧目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演出。
据了解,大型原创现代秦腔《大河儿女》新版将于本月24日、25日、26日晚,在金城大剧院为广大秦腔票友接连献上3场惠民演出。届时,甘肃秦腔艺术剧院转企改制后青春靓丽、阵容整齐的“新阵容”也将闪亮登场。这些演员大多为近3年来院内倾力培养的“台柱子”,虽然艺龄不长但已凭借着优秀的唱腔和功底受到了不少秦腔爱好者的追捧。
10年艺术磨砺实现艺术再升华
从今年年初开始,该院组织人员对创作排演的大型现代戏《大河情》进行了重新创作和排演,并正式更名为《大河儿女》。剧本重新加工修改,还接受了中国剧协顾问、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院长、剧作家刘锦云,《中国戏剧》原副主编、戏剧评论家黄维钧,《剧本》月刊主编、戏剧评论家黎继德和《剧本》月刊编辑部副主任、编审李小青等著名专家的研讨和把关。
记者了解到,今年7月甘肃秦腔艺术剧院还专门组织主创人员和演员深入到临夏等地进行了观摩和学习、体验;8月份,还聘请了著名秦腔作曲家吴复兴、孙铁民、吴志荣、王激等人对该剧的音乐进行了重新加工和修改;聘请著名舞美设计王晶、著名灯光设计胡耀辉进行重新设计和制作;特邀陈薪伊担纲总导演,该剧注入了全新的艺术活力。
“前后差不多对剧本进行了4次大胆的加工修改,旨在体现出10年艺术磨砺所积淀的精华。”甘肃秦腔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大河儿女》编剧王建平告诉记者:“此次重排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恢复,而是完全吸纳了该剧首演至今近10年来的艺术沉淀,再深度结合演出后观众、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从剧本、作曲、舞美、灯光、服装等全方面进行了重新加工和创作,实现了在艺术上新的飞跃和提高。”
三大精彩看点不容错过
作为首部在戏曲舞台上反映甘肃省穆斯林信众由觉醒到奋起到奔赴抗日前线共御外侮的艺术作品,该剧成功塑造了杨世龙、杨秉清、白雪儿等一批鲜明生动的少数民族人物形象,用细腻的艺术手法诠释了由56个民族血肉之躯凝聚在一起的中华民族,高扬了时代主旋律,彰显了爱国主义的中国精神。
同时,这部作品涵盖了众多甘肃秦腔的艺术要素,首次将广泛流传于西北地区的山歌“花儿”与秦腔剧种结合起来呈现于舞台,秦腔与花儿的结合自然、优美。在这样浓郁的地方特色文化衬托下,使整台剧目精彩纷呈、色彩显明。
新闻推荐
为文明城市测评工作加分添彩城关区:全员发动加大宣传优化环境强化整治
【本报讯】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测评在即,城关区多措并举,明确目标,定准责任,狠抓落实,以更好的形象姿态、更佳的精神风貌、更扎实的工作成效迎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 ...
临夏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夏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