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讯】保安族有语言无文字,目前保安语使用人数呈逐年减少趋势,保安族语言濒临消失的危险。为此,全国政协委员、临夏积石山县刘集高赵家拱北教长马邦河建议,将保安族语言的传承保护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马邦河委员介绍,保安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保安语承载着保安族的文化脉络和民族精神,既保留着很多古老的语言痕迹,又产生了许多新的语言现象,集中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环境留下的文化印记,是保安族最具象征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9月启动的保安族语言普查中,保安族人口1.79万人,而保安族中能使用保安语的仅有7400多人,且目前保安语使用人数呈逐年减少趋势,保安族语言濒临消失的危险。为此,马邦河委员建议将保安族语言的传承保护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新闻推荐
【本报讯】“轨道交通1号线20座车站已经正式命名。”根据《兰州市地名管理办法》规定,为规范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车站名称,市民政局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论证,经...
临夏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夏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