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新闻 临夏县新闻 康乐新闻 广河新闻 永靖新闻 和政新闻 东乡族新闻 积石山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临夏州 > 临夏新闻 > 正文

临夏砖雕:试解传统技艺三重困境

来源:甘肃日报 2016-04-12 11:02   https://www.yybnet.net/

临夏砖雕:试解传统技艺三重困境

新华社记者 谭飞 张钦

48岁的沈占伟正在一方方青砖上“绣花”:数千块精雕细刻的青砖将组合成一面九龙壁,有两层楼高,400多平方米大。

这是沈占伟带领50多人赶制3个多月的心血,打算作为他们所在的砖雕公司今年10周年的“庆生礼”。

砖雕是我国独特的建筑雕刻和装饰艺术,已有2000多年历史。但是这10年对沈占伟来说,意义非同一般。“以前是各干各的,有一搭没一搭地接活干,现在我们有了公司,有了团队,关键是有了规模。”

沈占伟的家乡临夏市,是西北的砖雕之城。至少从北宋时期和金代起,当地的能工巧匠就在一方方青砖上雕刻出栩栩如生的牡丹、葡萄等花鸟虫鱼乃至古朴幽远的山水画,当地不少宗教场所和古宅院的门头、照壁,至今仍留有数量可观的砖雕精品。

临夏砖雕起源于北宋,成熟于明清,是中国砖雕艺术的七大流派之一。“相比苏州、徽州等南方砖雕的细腻精致,临夏砖雕更粗犷大气。”沈占伟说。临夏砖雕还因为拥有马忠良、绽成元、穆占魁等一批穆斯林名匠而独具民族特色。2006年,临夏砖雕被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问题是砖雕等传统技艺的普遍性困扰之一。砖雕虽为装点富丽的文化奢侈品,但一方青砖“绣”乾坤的绝技也是一项苦活、累活和脏活。现在,临夏州成立了砖雕协会,政府和协会都鼓励像沈占伟这样的大师多带徒弟。“过去大多是家族传承,现在没有了门户之见。”沈占伟说,“只要你喜欢,就教给你。”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沈占伟觉得自己“有义务去教年轻人”,不仅是他,当地每个砖雕大师都带有二三十个学徒。

市场问题同样会对传统技艺造成困扰。在漫长的演变史中,砖雕经历了从地下墓室装饰变为地上建筑装饰,从平面到立体,从浮雕到镂空雕刻等重大变迁,但2000多年来,富贵人家和宗教寺院始终是其“最大雇主和买家”。

73岁的毛兴文原来是一名政府干部,退休后将沈占伟等4名砖雕大师撮合在一起,合资办厂,10年间将一个作坊经营成了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公司,并成为临夏砖雕的龙头企业。目前当地砖雕上规模的企业有20多家,年产值超过2亿元。这种规模化、产业化、公司化的发展既促进了砖雕技艺的竞争,也促进了交流。

“因为是做商品,自然就要考虑市场喜欢什么,如果是搞艺术创作,个人能创新的空间更大。”沈占伟说。

“手工制作”“纯手工雕刻”如今正在重新成为各家砖雕公司的竞争新策略。这相对抵消了人们对机械化批量生产会吞噬掉手工技艺的过度担忧。“精良的手工制作正在重新成为最大卖点。大家更有钱了,自然对品质的要求就更高。”毛兴文说。

砖雕也正从最初的单纯建筑装饰品变成小个头的精美艺术品。“过去雕一根线条有筷子那么粗,现在比火柴棍还要细。”毛兴文说,从动辄建成一面砖雕照壁到一方青砖雕乾坤,画面需要打破常规精心设计,雕刻需要更密、更细。

雕刻绝技也在推陈出新。“我们现在所使用的雕刻手法远比前辈多。”沈占伟说,当地保存至今的民国时期砖雕精品中,雕刻最深的也只有三四厘米,属浅浮雕。而当代雕刻者雕刻深度可达13厘米,并打破单面雕,能在清脆的青砖上“镂空”双面雕。就连难度最大的镂空圆雕,沈占伟也凭借自己的耐心最终琢磨出来。

“以前局限性大,现在砖雕在材料、图案、色彩、刀法、样式等的创新空间更大。”沈占伟说。

砖雕的未来令人担忧吗?“多收徒弟,多创作作品,多创新技艺。”沈占伟笑言并不害怕。

新闻推荐

临夏公路部门整治路域环境助力丝路文博会

临夏公路部门整治路域环境助力丝路文博会为迎接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顺利召开,从4月初起,临夏公路养护、收费、路政等多部门协同联动,开展了以“巩固国检成果,迎接文博会”为主题的公路路域...

临夏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夏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临夏砖雕:试解传统技艺三重困境)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