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不落地,城关更美丽。这是环卫部门为推进垃圾不落地工程,在今年年初提出的响亮口号和行动目标。
根据资料显示,城关区总面积为220平方公里,目前辖区现有人口约190万人,且集中在63平方公里的建成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已超3万人,特别是在17平方公里的核心区,人口密度在最近两年突破5万人。在人口密度超过了西安、昆明和长沙等省会城市、超过北上广等特大城市,以及各类单位小区密集的城区,如何推进和实现垃圾不落地呢?
今年以来,该区环卫局通过调研后提出,须出新举措推进垃圾不落地工程,即在年内建设20座垃圾收集屋、更换增加果皮箱等设施的基础上,从四月起试点垃圾上门入院收集、整合调整垃圾收集车收集线路、开展小行动推动大文明宣传等,使垃圾不落地成为商户和单位、市民普遍遵守的文明行为习惯,以推动美丽城关建设,打造宜居宜业主城区。
城区日产生活垃圾约1800吨
“天气越来越热,垃圾清理不及时会变臭,必将影响市民生活环境。”家住南山路的高云这样说。入夏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天,持续高温不仅令市民难熬,也容易使堆积的垃圾霉变。当然,清运垃圾不仅仅在夏季,更在每个季节和每一天。对于环卫部门来说,如何最大程度地收集垃圾,减少垃圾等对环境的影响,是推进垃圾不落地的关键。
城关区现有人口约190万,其中常住人口逾130万人,随着近年来主城区人口的增加,城区日产生活垃圾亦水涨船高,给环卫局清运带来不少压力。据该局清运队队长白仓模介绍,主城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已由2010年的每天600到700吨,骤增至2015年的每天1200多吨,特别是夏冬两季垃圾量成倍增长,高峰期日产垃圾量达到1600余吨。若加上九州和雁滩两大区域,全区日均产生垃圾约1800吨,遇节庆赛会等则多达2000余吨。
如此多的生活垃圾,别说在高温天气下容易发霉,即使春秋季放两天也会变臭。为确保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环卫部门按照垃圾不落地要求,针对实际制定了诸多处置措施,比如,加强垃圾收集点和垃圾屋管理,清运周边大件垃圾和装潢垃圾;强化铁路沿线和城乡接合部、三大出入口等区域由于乱堆、乱倒等产生的死角垃圾清运;干道两侧无主垃圾的无偿清理,以及尝试拓展垃圾收集范围等。即便如此,仍难确保垃圾不落地。
加大设施建设弥补收集短板
该区为期三个月的环境综合整治,正在全区范围有条不紊进行中。环卫部门作为整治成员单位,每天调集大量人力对街巷、院落和城乡接合部死角垃圾、各收集转运站点清运不及时、乱堆放的垃圾进行及时处理。记者在此次整治行动中获悉,主城区垃圾收运的难度较大,除了每天产生的垃圾量较多外,主要是与垃圾转运站和收集点、收集屋等设施建设不足有关系。
截至去年五月,主城区范围内(除九州和雁滩、个别单位自建)建设压缩式垃圾转运站11座,每座转运站服务半径约800米,服务人口约2万,11座转运站每天收集的垃圾不足全区产生垃圾的1/3,服务人口不足全区的六分之一,加之现有的垃圾转运站空间过小和容量不足,致使转运站无法满足全区垃圾的倾倒和收集。对此,该区环卫局为最大限度地弥补垃圾转运站的不足,在全区设置了187处露天定时收集点和垃圾屋。
同时通过对全区垃圾来源、组成等进行摸底的基础上,根据需求在南山路和范家湾、万和城等地建成四座转运站,且于2015年启动在九州和东岗、雁滩等地建四座转运站的计划,提出自当年起逐年规划建设一批,力争到2018年建成60余座转运站。今年以来,该区为推进垃圾不落地工程,提出年内建20座垃圾收集屋,目前已在广场北京华联、红泥沟等地新建投用8座,有效解决上述地区垃圾堆积对环境的影响。
5000余果皮箱助力垃圾收集
“稳步推进垃圾不落地工程,还要补充完善街头果皮箱,让市民有可扔垃圾的设施。”据介绍,由于城关辖区人口密度较大,原来仅有的2500多个果皮箱,有不少因长期受到风吹雨淋、暴晒及人为破坏等各种因素,甚至破旧不堪不能再用了,这不仅影响城区环境的整洁,且给市民或商铺扔垃圾带来不便。对此该区在摸底基础上,一次性购买新果皮箱5000个,由环卫局设施维修队负责,于去年年底全部安装到位。
“这果皮箱颜色和样子都好看!”市民小赵在滨河北路等车时,对同伴这样说。城关环卫设施维修队曹队长说,这批果皮箱两侧为容器,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烟蒂等三部分。果皮箱外壳、内胆均为不锈钢材质,且具有防火、便于清理清掏的特点。与旧果皮箱相比,新箱体为银灰色,颜色柔和,美观大方,在设计上更人性化,为城区增添一道亮丽。截至目前,该区果皮箱数量达6000余个。
记者昨日从该区环卫局了解到,为配合修路或轨道线建设等,拆除果皮箱434个,安装果皮箱676个,补充果皮箱内胆60个,粘贴果皮箱底板47块,维修果皮箱55个。因果皮箱属易消耗品,使用年限大都为三年,损坏率也比较高,对此环卫部门通过省城媒体,呼吁广大市民爱护公共财产,尤其临街商铺在投放垃圾时,请不要将未燃烧尽的煤灰、煤渣或煤块倒进果皮箱内,餐馆不要将餐厨垃圾倒进果皮箱。
试点推进垃圾上门入院收集
今年以来,城关区环卫部门在集中清理各区域卫生死角、整合清运线路和开展垃圾不落地整治的同时,为创新举措大力推进垃圾不落地工程,于四月试点垃圾不落地上门入院收集。目前收集线路已从3条增至6条,为辖区逐步实现垃圾无缝收集,为确保环境干净整洁开了个好头。
付家巷小区约有1000户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约4到5吨。在实行垃圾不落地模式前,居民将积攒了一天的垃圾在次日才扔掉,不仅破毁环卫工清理干净的地面,还无形中加重了环卫工的工作量。为切实解决这个问题,改善小区人居环境,城关区环卫局改变传统垃圾收运方式,在付家巷小区推行垃圾不落地新模式。临夏路街道为小区居民购置、发放带盖生活垃圾桶50余个,摆放在楼门口供居民投垃圾,并且随满随换,再由环卫工转运,实现垃圾无缝收集,减少垃圾停留时间。
据介绍,该区在试点垃圾上门入院收集时,设置线路为三条三康压缩车路线,先后在兰州饭店、华夏物业、市邮政局、港联大厦、国资委家属院、东郊小学、五泉公园、红泥沟10家单位小区进行收集,同时制作宣传标语,贴在清运车辆车身上,让标语随车流动,让市民知晓垃圾不落地工程。经过近两个月的运行,环卫局又新增三条收集路线,即对张掖路、临夏路、广武门、酒泉路、东岗西路、皋兰路等街道的27家单位、物业小区垃圾上门入院全收集,此举有力推进了垃圾不落地工程。
新闻推荐
袁占亭看望慰问民族界代表人士 促进全市各民族团结进步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7月1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占亭前往城关区临夏路街道办、清华小学看望慰问民族界代表人士,送去了慰问品、慰问金和节日的祝福,希望她们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民族融合...
临夏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夏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