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临夏,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小城,这里四季分明,景色优美,家乡的人们勤劳又善良,每天都在我的身边上演着临夏好故事。
记得那是去年五月份,临夏市牡丹飘香;一个平凡而又动人的故事在牡丹的芬芳里拉开了帷幕……
快到端午节了,大街上的人陆陆续续地开始卖荷包,买荷包。放学后,我走到放学时的必经之路——天桥上,只见那里有很多人在卖荷包,他们的荷包琳琅满目,但只有一个人的荷包吸引住了我的眼球。我快步向这个摊位走去,卖荷包的是一位七十岁上下的老奶奶,她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留下的痕迹,头发花白,看着她那饱经风霜的眼睛,不由得在心中泛起层层涟漪,老奶奶的手里还缝着一个小荷包。我又看看老奶奶架子上卖的荷包:有的是用细绸缎缝的小桃心,有的是用彩色棉布和金色亮片缝补的小老虎,有的是用绒布缝的小兔子……这些荷包,它们散发着一缕淡淡的松香味儿,很朴素,使人一看就非常喜欢。于是,我问老奶奶:“奶奶,这些荷包多少钱?”老奶奶用方言对我说:“三块钱。”我摸摸口袋,刚好三元,我把钱递给老奶奶,便选了一只可爱的毛茸茸的小猴子。正要起身离去,回头一看,一位四十岁左右的阿姨也在买老奶奶的荷包。阿姨问:“荷包多少钱?”“三块。”那阿姨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个粉色的小桃心。我想:“难道这阿姨也喜欢老奶奶的荷包吗?”我带着香喷喷的小猴子回家了,妈妈看了看,点点头。我就把小猴挂在我的书包上,那小猴就像我的朋友一样,陪伴在我身边。
第二天,我又经过天桥,看见老奶奶安闲地坐在那里,依旧缝着她手中的荷包,我看了看架子上的荷包,又多了个黄澄澄的小南瓜。真想再买一个啊,但我今天没带零花钱。正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耳畔响起:“这个荷包多少钱?”咦?这不是昨天的那位阿姨吗?我很好奇,那阿姨又买了一只小白兔。我想可能是阿姨真的喜欢,所以又买了一只吧。
第三天,我再一次见到老奶奶和她的荷包。可今天不知是怎么回事,我又见到那位阿姨买老奶奶的荷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一连观察了一个星期,结果那位阿姨每天都来这里买荷包。莫非那阿姨非常喜欢荷包?还是她有很多孩子?我将这几天的观察结果告诉了爸爸,爸爸说:“那位阿姨应该是在帮助老奶奶。”爸爸的这句话使我豁然开朗:原来那位阿姨是在帮助老奶奶呀。对于阿姨来说,那20多元钱也许不算什么,但对老奶奶,20多元也许可以补贴家用,也许可以吃上一顿比较美味的晚饭。阿姨用她自己的方式帮助了老奶奶。但如果直接给予老奶奶20多元,很可能会伤害老奶奶的自尊。这么一想,那位阿姨可谓是用心良苦呀!
“牡丹花开香千里。”只要我们用自己的方式,用别人愿意接受的方式,为他人献出一份爱心,牡丹花才会愈开愈香醇,临夏人民也会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讯
7月28日下午,州委书记杨元忠在临夏市会见了来临调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省地税局党组书记、局长吴仰东一行,双方就进一步推动地税工作更好...
临夏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夏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