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新闻 临夏县新闻 康乐新闻 广河新闻 永靖新闻 和政新闻 东乡族新闻 积石山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临夏州 > 临夏新闻 > 正文

方言中的错误◆孙德龙

来源:民族日报 2016-11-25 00:00   https://www.yybnet.net/

 

临夏方言中,保留有较多的古汉语词汇,但饶有趣味的是,其中有些是被错读或错写的,并且这部分“错词”在方言区的口语交流中,使用还很普遍。

 

如例:表示植物名称的“冰草”,其实是指禾本科植物薲(pín)草(即赖草),之所以成为“冰草”,是受“薲”字字形的影响,被误读为“宾”,“薲”字不常用,人们习惯于常用字,于是就成了“冰草”,甚至作为地区植物种类,写进了县志。该草广布于西北各地,性耐旱,但与冰毫不相关。《太平广记·畜兽·马》中有“瓜州饲马以薲草”的记载,可见自宋代就叫“薲草”了。“冰草”只是后世的误读误写,而不是另外一种草。类似的还有把“草蜱”叫做“草兵”等。

 

“灰条”即藜,是田间最常见的一种杂草,嫩苗时可以当做野菜煮食,凉拌灰条是现在茶园里很流行的一道菜。所谓“灰条”,其实是“灰藋(diào掉)”,“藋”又读(dí),所以“灰藋”也写做“灰涤”。“灰涤”意思很明确,就是指食用时,需洗涤叶子下面的灰粉,现在称之为“灰条”,可能是“灰藋(diào)”与“灰条”读音相近,是转音而成,也可能是受“灰涤”中“涤”字字形的影响,旧时乡人识字不多,“认字不认字,先认半个字”,误把“涤”字读成“条”,于是就成了“灰条”。在方言区,这种讹误现象时有发生,乡间许多人把“绦虫”说成“条虫”。

 

临夏方言的这种现象,为我们研究语言的发展提供了鲜活的资料,是值得关注和品味的。

新闻推荐

省委老干部局督查组督查临夏州正能量活动开展情况

本报讯(记者王伟如)8月3日,省委老干部局督查组督查临夏州正能量开展情况,并召开汇报座谈会。原省人大常委会民族侨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州关工委副主任丁生才,原州政协副主席马英,原州政协副主席马文丕...

临夏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夏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方言中的错误◆孙德龙)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