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新闻 临夏县新闻 康乐新闻 广河新闻 永靖新闻 和政新闻 东乡族新闻 积石山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临夏州 > 临夏新闻 > 正文

汉代灰陶灶

来源:民族日报 2017-12-08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正面

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炊具,其历史可以上溯到人类开始使用火的年代。至汉代时灶的形制已趋完善,一直沿用到现在都没有大的改变。陶灶是以现实生活中灶台的原型制作的随葬品,对它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汉代人的饮食文化和生活状况等许多信息。临夏州博物馆收藏有数件陶灶,今取其典型之器进行分析、鉴赏。

临夏州博物馆收藏的汉代灰陶灶,为泥质灰陶,陶质细腻、制作规整、风格古朴,属国家三级文物。通高7.5厘米,灶口直径为3.5厘米,灶面长20.8厘米、宽18.5厘米,重1.050千克。此陶灶为马蹄形,灶面只有一个灶眼,为单眼灶,灶面有模印的图像,主要是一些炊具,如鸭头勺、锅圈、盘、钩、肉俎、锅铲、案、切刀、耳杯等,此外还有装有食物的盘子。灶面前端有一近似方形的灶膛口,即灶门,灶门上部有挡火墙,平素无纹。灶面后端无灶突。灶眼如一喇叭井口,其上有两条对称的放射状长条,上宽下窄的凸起于灶眼面上。灶面边沿有廓线。

陶灶在汉墓葬明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不但数量多,型式也比较复杂。从形制上来看,有长方形、方形、马蹄形、圆形、船形、曲尺形等,从胎质和釉色上看,有灰陶、红陶、黑陶、绿釉红陶、黄釉红陶、绛釉红陶等。灶门有方孔、拱形孔。灶眼有单眼、双眼、三眼以至多眼。早期陶灶灶面只有一个灶眼,灶面多无装饰,出土数量不多。从西汉晚期开始到东汉中期,便开始在灶面中间的灶眼后部和两旁设置小火眼,灶眼增加到2-4个。灶面装饰内容丰富,通常模印有鸡、鸭、鱼、肉、鳖等各类食物及碗、盘、刀、钩、铲等各类炊具,造型写实、生活气息浓郁,侧面有龙虎怪兽、庖厨及几何纹饰,灶门两侧多用人物、瓶状物和长青树来表现。陶灶在随葬品中的地位达到鼎盛期时,灶面的装饰图案中出现鱼的纹样。

汉代陶灶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反映了汉代艺人高超的制作工艺,也生动的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饮食习俗,为研究汉代社会面貌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折射出汉代丧葬文化特征和时代的美学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华小燕)

新闻推荐

绽放在四季里的牡丹依然美丽 ——欣赏罗艳的工笔牡丹画有感

罗艳简历:罗艳,女,汉族,出生于1973年10月,大专学历。现为临夏州文联《河州》杂志美术编辑。系民盟盟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临夏州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擅长工笔花鸟仕女图及写意画。罗艳自参加工...

临夏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夏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实用消防安全常识2017-12-08 12:04
评论:(汉代灰陶灶)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