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人:王尚存,男,毕业于甘肃中医药大学,本科学历,所学专业为应用心理学。现就职于临夏州中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从事临床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擅长心理危机干预和各种心理问题的测评、干预、咨询、治疗和青春期儿童心理咨询等。
7月18日,临夏州遭遇特大暴雨洪水灾害。灾害过后,受灾的群众心灵上会受到极大的创伤,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在心理上会出现一种失衡的状态,甚至会出现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怎样进行心理救助?为了让灾区群众更好地重铸信心,重建家园,7月27日,记者采访了州中医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医生王尚存,他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王尚存说,洪水过后出现了心理危机,应及时进行干预。如果干预不及时,有些人可能会长期沉浸在痛苦中难以自拔,身心健康受到影响,若任其发展,最终可能酿成精神疾病。
心理危机表现尤以紧张无助、惊恐为主
王尚存介绍,面对突发性灾害,目睹或经历了灾害性的场面,一些人的情感容易深陷于灾难事件中,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反应,心理受到严重打击,并因此处于心理危机状态。具体表现为心情忧郁、情绪激动、焦虑、思维混乱、精神紧张或有强烈的崩溃感等,尤其以紧张无助、惊恐为主。
在这种状态下,个体遭遇危机易导致人格在一段时间内的混乱和解体,不能有意识主宰自己的生活。影响人们心理最主要的因素是人们因灾害所产生的害怕、震惊、悲伤的感觉,而不是破坏本身。其实,这些强烈压力反应是人们在实现重要生活目标时遭受挫折,或其生活周期和应付刺激的方法受到严重破坏时的正常反应。大部分人在经历灾害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困扰,通常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渐渐平静下来。
灾难心理危机的自我诊断
灾后情绪反应主要有:
□情绪变化:焦虑、恐惧、悲伤和沮丧、易发脾气,有些人甚至表现得麻木不仁或否认事件的发生;
□认知障碍:反复回忆洪水中痛失家园甚至痛失亲友的情景,注意力不集中、常无法做决断,不知道该做什么和怎么做;
□行为异常:反复洗手、不敢出门、不与人交往。暴饮暴食、自责或怪罪他人、不信任他人等;
□生理不适:食欲下降、胃肠不适、腹痛腹泻、头痛、失眠、做噩梦、易惊吓、感觉呼吸困难或窒息、肌肉紧张等。
灾害后,那些人群需要心理干预和治疗
□直接遭受灾害的死难者家属及伤员。□旁观者,包括幸存者、目击。
□外围人群,包括救援人员、官员、记者等,以及通过媒体间接体验到灾难冲击的一类人。
应该怎样进行自我调节
王尚存说,首先,应该正视灾害、寻求帮助。很多人以为只要回避灾害现实就不会焦虑。事实上,如果人们能够正视灾害,他们的紧张感和焦虑感反而会自动缓解。否则,当回避紧张、焦虑的情感时,也失去了减轻不良感觉的机会。如果这种灾害刺激与焦虑的联系不被打破,当人们再次遇到与灾害类似或相关的情境时,强烈的焦虑感就会随之袭来,令人心理上无法接受。所以,灾害的亲历者要学会接受灾害,表达情感。寻求亲人、朋友的帮助,在他们的支持下回忆灾害经过,向他们倾诉灾害发生时的心情和感受。
采访时,王尚存向记者介绍了几种自我心理疏导的方法:
□自我放松:找一个安静的环境,以舒适的姿势坐下,轻轻闭上双目,放松全身肌肉,用鼻子缓慢地呼吸,吸气的同时默念“七”,呼气时微微张开双唇同时默念“抚”字,努力将注意力集中在“七”和“抚”字上,并保持一种随意的态度,对脑海中涌现出的种种干扰,不要理会。对上述过程反复进行,每次可持续10分钟,每天可做2-3次,直到不再紧张为止。
□倾诉宣泄:灾害之后有一些人失去亲人、朋友。对他们的离去,幸存的人内心会非常悲伤、痛苦,但在当时的环境中,很可能无法找到合适的途径进行宣泄。可以运用“空椅子技术”,发泄心中的悲痛和思念。具体方法是:放一把椅子在你的对面,你站(或坐在另一把椅子)在那里,想象着对面椅子上坐着你的某个亲人或朋友,把你想说的话和情感向他(她)进行倾诉,从而使压抑在自己心中的情感得以释放,心情会慢慢好转起来。
□自我对话:灾害来临之时,人们惊慌失措,有的人眼看着自己亲人失去生命,而自己却无能为力,灾难过后常常会产生了强烈的自责心理。还可以运用“空椅子技术”,自己与自己展开对话,从而降低内疚感。具体方法是:面对面放两把椅子,自己先坐在一把椅子上,扮演自己的一个“子人格”,让自己想尽一切理由去责怪自己;然后自己再到另外一把椅子上,扮演自己的另一个“子人格”,让自己为自己没有施救的行为进行辩护。反复多次进行对话,从而达到内心的统一和整合。
实施心理危机干预
实施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者一般必须是有专业知识、经过专门训练的精神心理专科医生、心理咨询师或社会工作者等。作为需要心理干预人身边的亲朋好友,这时该怎么做呢?王尚存建议:
□陪伴:洪水过后,特别是经历了重大洪涝灾害的当事人一般会有恐惧心理。此时,很多人以为需要说一些话来安慰他,其实这是较错误的做法,此时的当事人是听不进去所谓的“好言相劝”的,真正有效的是对当事人的陪伴,此时的默默无言会胜过千言万语。
□倾听:想办法让当事人说出心里话,像倒垃圾一样把内心深处不好的感觉、想法不加掩饰地表达出来,能够让他们将内心的不安、焦虑获得一定程度的释放。
□理解:一杯热茶,胜过千万言语。递给当事人一杯热茶,让其感觉手中热水的温度,这种关怀的动作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接纳:一味地让当事人不要难过、不要哭泣,是错误的做法。给他一张面巾纸,或一条毛巾,让其感觉到有被接纳的感觉,心中的伤痛才能得以缓解。
灾害亲历者最易有“心伤”
“心理干预的对象大部分不是主动来求助的,有的人甚至失去了主动求助的能力。一定要了解干预对象的情绪反应,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们的心理压力,给其创造发泄渠道。”王尚存说。生理性的焦虑、抑郁,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人来说在较短时间内可以调整过来,会正确去面对现实。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这种不良情绪就会长时间存在,这时候就需要找专业人士宣泄,生理性的焦虑抑郁得不到宣泄就会成为病理性的。
“灾后,心理反应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震惊期,对于突如其来的灾情,茫然不知所措;第二个阶段是茫然修复期,慢慢学会处理和接受灾害所引起的各种后果和创伤;第三个阶段是重整期,这时,就会比较理性客观地面对现实,重新规划未来。”王尚存说道。
王尚存分析说,灾害的亲历者是最容易造成心理创伤的,心理援助的重点首先应是在各医院进行治疗的受伤者;其次,灾害中受伤、遇难者的家属会因悲痛卷入灾害中,也是援助的重点人群。
新闻推荐
(一)文明从齐家坪走来从临夏的摇篮里走来不一会儿,撒腿狂奔你看,临夏州里齐家坪这童年的调皮,很可爱带着各种神奇美妙的传说,长...
临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夏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