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讯 兰陵县在努力做大财政“蛋糕”的同时,巧用财政杠杆,撬动经济发展,做足民生文章,每年将超过80%的新增财力用于民生建设,使全县呈现出政通人和、民乐县安的祥和景象。预计2015年全县民生支出31.9亿元,增长12.3%,占财政总支出的82.8%。
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城乡统筹、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先行、产业配套跟进,加快县城、小城镇、农村社区建设“三级联动”。突出以规划引领城乡建设。抓好省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交通规划”多规合一试点,《兰陵县“多规合一”规划(2015-2030年)》通过省住建厅专家初审。城市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完成了朝阳片区、东城新区等5个重点片区详规编制;新型城镇化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各乡镇详规编制工作稳步推进。新城建设与旧城改造并举。严格对照工程施工时间节点任务,全力加快重点项目施工进度。兰陵路东段、东二环南段、9号路工程陆续建成通车,完成22万伏高压线路迁改;东城实验学校、新四中已建成使用,新职教中心春节前后投入使用,一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坚持让利于民的原则,依照法律途径,严格流程、全力推进城中村改造。中兴居委片区开发改造试点基本完成,签约率超过90%,对腾空房屋进行了拆除;造纸厂片区全部拆迁并已回迁完毕。抓好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建设。对接全市小城镇梯次推进工程,以兰陵、卞庄、尚岩、神山等示范镇、重点镇为引领,围绕“工业进区、农民进镇、商业进街”,突出特色,错位发展。超额完成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任务,建设新型农村社区32个。
抓好社会保障和***工作。认真抓好就业保障。大力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2015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81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1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年2600元提高到3000元。深入推进安居工程,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进展顺利。切实抓好***。精准识别和分类到位,全县共识别省定贫困村121个、贫困户41888户、贫困人口75013人。按照“六个精准”的原则,积极开展扶贫产业扶持项目和扶贫小额信贷,全县投入专项资金1984万元,在22个省直第一书记村和71个省定贫困村开展了扶贫产业扶持项目。“十二五”规划的91个省级重点贫困村全部脱贫,全县脱贫2.11万人。
在盯紧抓牢重点民生实事的同时,对接全市十项重点民生工作部署,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重点民生事项的实施方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165所学校254个校舍标准化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已竣工243个,竣工总面积35.1万平方米,全面消除学校不安全校舍;顺利通过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政府专家组评估验收。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县人民医院东城新院、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县妇幼保健院病房大楼等3个县级重大建设项目全面启动,对20处乡镇卫生院进行“五化建设”,完成475处村级卫生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了药品集中采购、基本药物制度。加快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县财政补助资金800多万元,新建农村文化广场860个,配齐了移动音箱和锣鼓家什。“一村一年一场戏”、农村电影数字放映和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扎实抓好城乡环卫一体化,对农村存量垃圾组织实施了4次定期集中清理;86个村居完成“五化”提升工程,10个村居完成了沂蒙美丽乡村重点创建,代村获得“山东省宜居村庄”荣誉称号;慈善救助力度不断扩大,情暖兰陵大救助累计整合救助资金8946万元,救助困难群体17大类,“情暖兰陵”慈善大救助被评为全省最具影响力的慈善项目;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特殊困难群体救助等稳步推进。全县初步实现了“失业有保障、遇困有救助、退休有薪领、生病有钱治、人老有依靠”的美好愿景。 (田学富 贾传龙 李桂东)
新闻推荐
兰陵讯 “以前普通稻米约4.8元/公斤,现在农户种植有机水稻,经深加工后,市场价达20元/公斤;我们还为农户提供品种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服务。”3月9日,谈起农业综合开发带来的好处,向城镇...
兰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陵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