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新闻 蒙阴新闻 莒南新闻 平邑新闻 费县新闻 兰陵新闻 沂水新闻 郯城新闻 沂南新闻 临沭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临沂市 > 兰陵新闻 > 正文

永远的怀念

来源:临沂日报 2018-11-23 10:39   https://www.yybnet.net/

郭士强

转眼间伯父郭仲选已离去10年了。10年来,老人家的音容相貌、谆谆教诲,令我时时忆起,久久不能忘怀。伯父从1937年参加革命,到2008年离开我们,在他参加革命工作70多年的日子里,一直努力工作,默默奉献。伯父在杭州工作60年,去世后,怀念他老人家的文章在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上见到不少。

好学为之 毕生奉献

伯父1919年出生在兰陵县向城镇兴明村一个农民家庭。全家除了种地以外,还兼做羊毛活,就是俗活说的羊毛毡、毡帽、毡袜等。伯父在家排行老二,又名郭魁举,后来私塾先生给起了学名“仲选”。

临沂古称琅琊,临沂人都为历史上出了个王羲之而感到自豪,“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翰墨书风,其影响在临沂更是源远流长。伯父自幼深受乡风泽被,酷爱“二王”书法。每逢佳节或遇红白喜事,乡亲们总是找他写春联或挽词、碑记之类的。有一年春节,兴明东西大街上从西头到东头都是他写的门对子,伯父成了方圆十多里内小有名气的“小书法家”。后来伯父考取了临沂师范,一个师范生在当时来说已是了不起的“文化人”了。家人对他寄予厚望,他本人也暗下决心,学成了将来一定当一名好教师。学习之余,伯父经常在临沂洗砚池边的历代名家书法碑刻前,反复揣摩,流连忘返。后来伯父的书法艺术深受“二王”的影响。在老人家晚年的时候,临沂电视台曾派专人到杭州对他进行了专访,制作了专题节目“翰墨情缘”,高度评价伯父的书法风格:“古有王羲之,今有郭仲选。”

抗日战争爆发后,伯父投笔从戎,参加了八路军,三年后,任八路军鲁南抗日大队教导员,从此,伯父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战争岁月,烽火连天,生活极其艰苦,但他老人家始终没有忘记学习,一边打仗,一边学文化,学理论,更坚持学好书法。有一年我去杭州看伯父,曾问他老人家,当初本村青壮年不少,为什么没带他们出去工作,要不然咱村也能多出几个老革命。伯父考虑后告诉我:“抗战时期,生活条件极差,经常几天几夜不吃不睡,还得打仗,一夜行军百多里路是家常便饭,当时的年轻人,好多是因为吃不了八路的‘苦’,才没能出去。”1949年伯父随大军南下,一举解放了杭州城,从此伯父也脱下军装,定居工作在杭州城60年,直到去世。

伯父在战争年代和和平建设时期一直做与文字打交道的工作。大军南下后,他被任命为中共萧山县委第一书记,连续任职三年,坚持对敌斗争,稳定了一方的局势,为解放萧山做出了贡献。杭州解放后,他先后在杭州市委、市政协等单位任职,他所主持过的宣传、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工作,都非常出色,卓有成效。尤其是,他还兼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常务社长,浙江书协主席等职,长达半个世纪,为浙江的书法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

如果说,参加革命,投身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是他的政治理想抱负,那么革命工作之余的精神寄托就是伯父毕生相伴书法艺术。他一生勤学苦练,游走于书法艺术之道,自成“郭体”,终成一代书法家,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赤子之心 桑梓情怀

伯父是一个对工作极其负责,对事业非常执着的人。

伯父一生工作在南方,很多家乡人没见过他,曾有同事问我,郭老回来过吗?由于他忙于工作,执迷于书法艺术,在杭州工作60年,只有5次回家。第一次回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老人家去北京参加全国知识分子代表大会,回来路过山东时,回家看望父母和乡亲。这一次,他带来了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的好消息,乐得大家喜笑颜开。第二次是我祖父病故时,他回家为老人送别。第三次为“文革”期间,我的祖母病重,伯父回来尽孝。第四次是1986年出席华北地区文史研究会时,路过家乡,与家人和乡亲们欢聚一堂。最后一次是2001年春天,给祖父母竖碑回家住了三天。

虽然回家乡的次数不多,但伯父一直关心着家乡的发展,情系故乡,尤其把家乡的深情厚爱都寄托在他的书法世界里。去过浙江普陀山、灵峰寺的人都见过,伯父写的“灵隐飞来峰”“慈航普度”和“四海尊崇第一山”等牌匾的落款都是“兰陵孺子郭仲选”,家乡情怀可见一斑。只要是家乡求他写字,他都是有求必应。多年来,他留给家乡的墨宝很多,先后题写过“临沂饭店”“东润大酒店”等店面报头,临沂书法广场留下了伯父“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墨宝,还为羲之故居题写了“琅琊首望”“翰墨苑”及“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等诗篇。

对于家乡兰陵,伯父更是情有独钟,多年来,先后题写了“苍山暴动指挥部旧址”以及“先驱雄杰推到三山伟业千古秀,后辈精英实现四化宏图万年春”等挽联。

向城兴明,是伯父读小学、中学的地方,他更是一往情深,先后题写了“荣庆通达驾校”“龙湾公园”。2008年夏,伯父在病中给向城镇东村题写了“向城东村公园”。由于伯父长期工作在南方,只能以书法的形式,表示对家乡无限热爱。

清廉为本 诗书继世

伯父晚年曾对我说,他这一生以清廉为本,没管过工业、农业,没抓过经济工作,没管过钱,从不想赚公家或别人的便宜。他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写字,一写写了80多年。有一年,伯父曾接二连三地给杭州市民写过上万幅“福”字,以此来表示对杭州市民的祝福。据不完全统计,伯父一生共创作两万幅书法作品,大多数捐给了浙江省博物馆、杭州市博物馆,一部分赠送给单位或友人。这是伯父留给社会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俗话说“仁者寿”,伯父长寿90岁,信奉“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一生勤政爱民,淡泊名利,给单位、个人所创作的书法作品,从来分文不取。即使偶尔参加义卖,他总是把所得的钱全部捐给灾区或当地贫困学生,由此赢得了同志们的称赞和乡下老百姓的爱戴。

人生一甲子,华夏两万天。伯父在人称“天堂”的杭州工作60年,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善始善终。他只讲奉献、不计回报的风格,仁者爱人、虚心好学、热爱家乡、勤政廉洁的品质,给后辈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值得后人继承发扬。

新闻推荐

蔬菜产业的“兰陵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近年来,兰陵县蔬菜产业实现了由大到强的发展转变,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渠通四海、菜销天下”的“兰陵现象”。被誉为...

兰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陵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永远的怀念)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