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去年10月份来的,现在子浩穿着矫正鞋能自己走路了。这鞋1200多元是免费的,在这还免费吃住,真是赶上好时候了。”脑瘫儿罗子浩的妈妈徐芹芳说。
罗子浩慢慢康复的背后是来自临沭县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投资残疾人康复事业的支撑。该县积极探索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建设和运营,实施残联和医院合作的运营模式,给广大残疾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一人一档 一对一训练
“我们实行一人一档,对每名儿童进行初始康复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康
复训练方案,项目有PT、OT、言
语、针灸、推拿、蜡疗、感统、引导
式教育等,每名儿童每天至少训
练5项。每3个月评估一次,根据
评估结果制定下一阶段训练计划。”医师王婷婷说。
国家规定0至6岁残疾儿童免费接受抢救性康复项目,临沭县残联将年龄范围扩展到9岁。目前,该县康复中心共收治48名脑瘫、智障等儿童,34名医师、治疗师、特教老师施行每一个项目一对一的训练。该县每月还定期对脑瘫、智障儿童家长进行培训,指导家长对患儿做一些简单的家庭康复。
真金白银解决康复难题
午饭期间,在食堂打完饭,徐芹芳端着芹菜炒肉和白菜粉条以及4个馒头回到“家”。“这里一日三餐不要钱,吃得好,住得更好!”确实,这里的“病房”不一样。一间房有2张榻榻米床、2个大衣橱,还配有空调、液晶电视和独立的洗漱间,床上铺着卡通图案的床单被褥,完全看不出病房的样子。“考虑到康复儿童需要的是安全温馨的环境,我们开始建设康复中心就摒弃了医院传统的病房模式,能让他们住得下、住得好,康复才有效果。”该县残联傅用全副理事长说。
近年来,为解决市民“康复难”的突出问题,临沭县花了不少力气,动了不少脑筋。该县探索出“报销+补助+减免”模式,不让每个康复家庭花一分钱。除了国家规定的每名儿童每年1.2万到1.32万元康复救助经费,该县另外给予每名儿童每年3000元生活补贴。
2014年,县政府投资1200万元建成临沭县康复中心,项目惠及全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7000余人,是临沂市第一家由政府投资,完全新建、运营的国家县级康复中心。2011年以来,临沭县财政共拨付残疾人各类康复经费580万元,利用中央省市财政资金达到500余万元。2008年开始,在全市各县区率先将全县持证残疾人全部纳入新农合免费参保范围,8年来共减免全县残疾人参加新农合费用760万元。另外,为2100多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474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服药救助,提供近6000件免费假肢矫形器、人工耳蜗、适配助听器、轮椅、拐杖、坐便器、门铃、低助视器、助行器等器具。算一算,“真金白银”得有3000多万元。
政府与医疗机构合作运营
现代康复医学是门新型学科,各地康复机构建设也蓬勃发展,但是建成了怎么用、康复专业人员从哪里来、来了怎么养、机构怎么运转、如何发展,临沭县康复中心建设之初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中医院属国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具备民生工程的公益性,有专业康复人才、成熟的康复技术、治疗经验丰富,残联康复中心有康复场所、各种类型的康复器械,还有良好的政策支持。经过深入实际考察和调研,残联和中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残联负责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全部依靠中医院人才,合作运营以来,二者整合了当地医疗康复的优势资源,避免了同质竞争、资源浪费。残疾人在中心康复,能同时享受到医保政策和项目救助,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残疾人康复的需求。这一做法在今年召开的全省康复工作暨康复能力建设推进会上得到了推广。张艳艳 周朝军
新闻推荐
用真情擦亮第一书记的名片——临沭县青云镇前齐庄村第一书记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李萍“你们10月份再来,前齐庄会变得更漂亮。这里将建起农贸市场,那边将建个农资超市……”走在建设接近尾声的社区服务中心和适龄青年安置楼前,第一书记张丽梅把前齐庄的规划设计指...
临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