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3日讯 (记者杨青) 蔬菜加工、柳编制品、化肥化工、农机制造……经过多年发展,临沭农业产业体系特色鲜明,培育了金正大、史丹利两家上市公司及常林、金沂蒙、沂蒙老区等众多知名企业。近年来,临沭县积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临沭县争取国家、省、市农业科技项目47个,项目资金3.8亿元。通过茶叶加工、蔬菜生产、沼气建设、千亿斤粮食、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国家测土配方施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菜篮子”蔬菜标准园建设等一系列农业科技项目,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万余亩,推广配方施肥面积130多万亩,培训农民10万人次,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农业生产能力。临沭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扎实推进,全县累计发展户用沼气池5.6万个,占全县适宜农户的比例为63%。总容积59万多立方米,年产沼气2400万立方米;太阳能利用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沼气专业村108个,完成大中型沼气工程28处。
临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临沭通过搭建农业贷款担保、土地流转、科技教育和农产品交易四个平台,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目前,46家经营主体已办理和正在申请办理担保贷款1745万元,全县累计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20家、家庭农场108家、种粮大户26家。全县规模以上农业加工企业102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初步形成以沂蒙老区为龙头的酒水饮料业,以兴大、三兴、伊斯德为龙头的果蔬加工业,以盛合、佳士博、虹源食品、源兴为龙头的肉类加工业,以春山绿茶、冠山红茶、御园果茶为重点的茶果饮品加工业,以常林生物科技、昌盛面粉、蒙香花生油为主的粮油加工业、以华强农业、佳稼福食品为主的红薯加工业等六大重点产业门类。
此外,临沭农业园区品牌建设日新月异,为品牌农业发展增添强劲动力。按照“12411”总体布局,以百里沭河现代农业示范长廊建设为支撑,重点建设了史丹利(荷兰)现代农业示范园、龙潭综合渔业产业园、桃园现代农业示范园、朱村现代农业生态园等特色园区30多个,各类园区累计达到120多个;累计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22万亩;注册农产品商标80余个,认证“三品一标”56个,并且创建出“临沭柳编”、“临沭花生”2个地理标志区域品牌和“袁春山”茶叶、“沂蒙老粉房”粉条等多个市级重点农产品企业品牌。
新闻推荐
本报11月5日讯 (记者陈牛) 临沂城区的取暖费已经下调完毕,集中供暖也即将拉开序幕,这一消息无疑刺激了不少县区居民的神经,“我们县的取暖费是不是也应该下调了?”5日,临沭县局民李先生向本报反映...
临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